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种植养殖 >
桑园治虫交替用药
添加时间:2006-07-07 14:20    来源:点击:
  近年来,随着桑园面积的规模发展,桑树害虫逐年加重,尤其以鳞翅目害虫种类多,上升快,损失大,并已成为影响夏秋叶产量的主要害虫。据调查,虫害多发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环境气候适宜。桑螟在雾露天气的孵化率可达100%,而在较为干燥的天气则锐减为50%,甚至更低。连续几年的暖冬现象明显地增加了越冬害虫的存活率。二是部分桑园防治不力。有的农户蚕期回来养蚕,农闲外出赚钱,桑园锄草、治虫等措施不能全部到位;有的农户不能按期治虫,甚至不治虫,致使部分桑园虫害相当严重。三是用药混乱。正常情况下,蚕农如果根据蚕桑部门的指导与要求进行防治,害虫很容易被控制,但生产上发现,许多农户没有按照统一用药品种、统一用药时间、统一用药浓度等要求防治,配药时随意提高浓度,并且是几种农药混配,因而害虫产生抗性快,防治效果差。如再增加浓度,又形成恶性循环。四是方法时机选择不当。有的农户在低龄幼虫大面积危害时不能及时发现,等到害虫明显为害才用药,失去了最佳防治时机。比如防治桑螟应在卵孵盛期用药,如果在3龄卷叶后用药,防治效果大为降低。另外,还有的农户常年使用同一种农药,害虫抗性产生快,用药效果差。
     防治桑树害虫,特别是蚕期或临近蚕期用药,应根据害虫发生特点和家蚕对农药的敏感性,有针对性地选用农药,以确保蚕作安全。每次治虫尽量采用一种农药,然后几种农药交替使用,浓度也不要过高,关键在于喷药时细致周到。另外,调查中也发现,有的农户虽然在正规农资部门购买敌敌畏、辛硫磷、桑虫净等常规农药,但也不能排除一些厂家为达到广谱高效的目的,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危害蚕桑的不确定成分,使用后常导致家蚕中毒。目前适合蚕桑生产的桑药有40%桑宝乳油和绿植乳油,是防治鳞翅目害虫、同翅目害虫的高毒、内吸性杀虫剂,对桑树害虫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使用这类药剂,剂量准(每小机加药1支),成本低(每亩田打4机水),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