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防止花生枯萎
添加时间:2006-04-26 09:33 来源:点击:次
生产上能造成花生植株枯萎死亡的病害有很多种,主要有茎腐病、青枯病、根腐病、白绢病、黑霉病、立枯病等6种。
茎腐病 受害植株茎基部或地下茎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以后变为黑色,绕茎形成环形斑,整株萎蔫。种子带菌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生产上应选用适期收晒、含水量8%以下、无霉污的种子。对带菌种子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或按干种子重量的0.5%浸种。田间出现病株,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实行花生与小麦、玉米或甘薯等作物轮作可减轻发病。
青枯病 为细菌性病害。病菌从根端侵入,纵剖根茎部可见根部及胚轴部组织湿腐变色,维管束变为褐色,从病部向植株上部扩展,用手挤压病部横切面可见乳白色脓液。播后40~50天(开花至结荚前)出现发病高峰。植株从感病至枯死5~15天,枯死叶片仍保持淡绿色。对该病没有特效药剂,一般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轮作种植、选用抗病品种、改善栽培管理条件等。此外,该病病菌具好气性,翻耕后每亩施生石灰50公斤,灌水浸泡15天,使土壤缺氧,可致病菌死亡,基本根除此病。
根腐病 发病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易脱落,主侧根腐烂变黑。较理想的防治方法为加深加厚活土层,提高土壤排蓄水能力,增加通透性,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药剂拌种方法同茎腐病。
白绢病 典型症状为近地面的茎病部变褐软腐,并布满白色绢状菌丝体。
黑霉病 病株子叶生满黑色锅灰样霉状物,幼苗根茎部组织腐烂。
立枯病 通常与其他引起花生枯萎的病害混发,主要侵染根茎,将病株从土中拔起,可见蛛丝状菌丝和土粒粘在一起,茎基部四周溃腐。
后三种病害的防治方法为深耕减少翌年传染源,实行与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隔年轮作,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时不要伤及幼苗,适时排灌。药剂防治方法同茎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