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19号菌株栽培管理特点
添加时间:2006-12-20 11:33 来源:点击:次
① 采用搔菌法、直生法、再生法、两头出菇法等多种方式栽培,产量均高;
②催蕾阶段,必须增加通气次数和通气量可使原基发生快,菇蕾数多;
③菇房保持黑暗,光照强度掌握在5lx左右,同时注意低温和通气条件,可使子实体呈白色;
④合理调节湿度,整个栽培过程中,空气湿度掌握在80%~90%。其中催蕾时以85%~90%为好,菌柄生长时控制在85%左右;采收前几天降低至80%,可使产品保持白色、干燥,易存放,并能符合制罐要求。
1989年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也开始采用金针菇担孢子多孢混合杂交育种方法,选择子实体表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SFV9(日本菌株)SFV2(香港黄色菌株)杂交两亲本,经多孢杂交法,从200余支菌株中选育出F89、F107、F129三支杂交菌株。它们的颜色介于两亲本之间,菌柄比SFV9色深,但较SFV2色浅,分枝介于两亲本之间,菌柄比SFV9挺直,无扭曲变形现象。菌盖肉厚,内卷且不易开伞,单产分别较两亲本提高11%~27%。据该所报道,所选出的3个菌株在实验室环境中遗传比较稳定,但在小面积推广试验中,不同地区产量、性状表现不完全相同。估计是不同温度环境因子所致,现尚未大面积推广,引种时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