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种植养殖 >
早熟脱毒马铃薯品种栽培技术
添加时间:2007-08-24 09:49    来源:点击:
  1 播前准备
   1.1 选地造墒 宜选择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3年内没有种过薯类和茄果类作物的砂壤地块,前茬以禾谷类和豆科作物为好。封冻前亩施5000kg腐熟农家肥,灌足底水。
   1.2 整地施肥 翌年惊蛰前后,浅耕整地,每亩施入N8kg、五氧化二磷4kg、氧化钾10kg,同时施入2~3kg地虫杀星防治地下害虫,耕翻耙匀,然后按照1m一带起垄,垄顶宽40cm,垄高12cm。
  1.3 选种及种子处理 选用早熟、高产、薯块膨大快、芽眼浅少的脱毒品种,如费乌瑞它、大西洋、罗兰德等。播前20天晒种 1~2天,置于18~20℃可见散光的环境下催芽,亦可用5mg/kg的赤霉素液浸种8~12小时,待长出1~2cm的芽时切块。14切块 切块根据薯块的芽眼分布进行,切成的块重20~25g,具有1~2个芽眼,并尽可能多带肉,不可切成片状,一般从顶部中间纵切一刀,尔后按芽眼斜切,将切好的薯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泡3分钟,稍晾干后拌草木灰,每100kg种块需草木灰50kg。
  2 播种
  2.1 播期 马铃薯喜冷凉怕炎热,茎叶生长适温17~21℃,低于7℃或高于27℃则生长不良,高于30℃生理失调,结薯推迟;薯块膨大的适温是17~18℃,高于20℃膨大缓慢,30℃则停止膨大。根据马铃薯的特性,在播期的确定上,一是要考虑播种时10cm地温在5℃以上。二是在高温来临前收获,使马铃薯的结薯和膨大期处在较适宜的温度范围。适宜的播期应是3月5日前后,从3月5日播种,到6月5日历时90天,能够使早熟品种生育期完全处于适宜温度范围,太早地温低,出苗慢,太迟又受高温限制而影响结薯。
  2.2 播量 播量是按照种植密度和切块的大小来计算的,一般早熟亩栽培密度5000~5500株,薯块20~25g,亩播量为100~120kg,考虑到丧失部分,购种量以每亩125kg为宜。
  2.3 播深 马铃薯结薯层分布在10~15cm土层,因此,播种深度以10~12cm为宜,深了不利出苗,浅了结薯分散,影响薯块膨大。
  2.4 播种方法 在已起好的垄上交错播种2行,行距33cm,株距25cm,每穴播一块,芽眼向上,覆土压实,抚平垄面,尔后覆盖80cm宽的微膜,亩用膜量3kg左右。
  3 播后管理
  管理的中心是确保苗全苗齐,促苗早发。
  3.1 查苗补苗 缺苗是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缺苗一般是由于地下害虫危害、切块无芽眼或芽眼失去活性等因素造成的。补苗可采用补种和移栽两种方法,补种要用事先催好芽的种块,移栽是在出苗多的穴中(切取1株)或较稠密的地方取苗移栽,移栽后要点水培土。
  3.2 及时放苗 播后要勤查看,一般播后25天左右出苗,当幼苗顶到膜上时,及时割膜放苗,以防烫苗,放苗后用土培严膜口,以防跑墒和风揭膜。放苗一般在下午进行,以防苗萎蔫。
  3.3 肥水管理 肥水供应一般在薯块形成和膨大期进行,即苗齐后20~25天和开花后的10天左右,这两个时期正是决定结薯多少和薯块大小的关键期。这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一项关键性措施,一般每次随水追施尿素10kg和硫酸钾5kg。
   3.4 中耕化控 在封行前中耕2~3次(苗齐后第一次中耕,苗高15cm时进行第二次,封行前进行第三次),中耕可提高地温,疏松土壤,促进出苗和根系伸展,增加结薯层,同时,还可清除杂草,保蓄水分。显蕾期喷打20mg/kg多效唑,既可防茎叶徒长,又能抑制开花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植株生长中心向地下薯块转移而获得高产。现蕾期地下块茎开始形成,花期块茎开始膨大,花期后至成熟1个多月时间内是块茎快速膨大期。因此,在块茎膨大期除浇水追肥外,叶面喷施块根块茎膨大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能有效地促进薯块膨大,显著地增加产量。
   3.5 病虫害防治 危害马铃薯的病虫害主要是蛴螬、蚜虫和晚疫病。蛴螬的防治在早春浅耕时底施药剂防治。生长期间发生蚜虫及时用1000倍吡虫啉防治,晚疫病在降水较多或田间湿度大时发生,应在浇水前或雨后及时喷打72%菜菌净1000倍或64%杀毒矾800倍液防治。
  4 适时收获
  马铃薯在生理成熟期产量最高,田间标志是大部分茎叶由绿变黄并干枯。但是,马铃薯并非要等到完全成熟时才收获,可根据市场价格灵活掌握,提高收入。出苗后50天左右,薯块重量即可达到150~200g,可在垄侧先把每株上的大薯块摘收,尔后培土,只要不损伤根系,其余的薯块仍可继续膨大。大量收获时,注意不要损伤薯块,按薯块大小分类出售或贮藏,经济效益更好,20g以下的薯块可留作秋茬用种或作家禽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