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种植养殖 >
有害生物黄顶菊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添加时间:2007-08-21 09:32    来源:点击:

  黄顶菊是一种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2006年在我市首次发现,发生面积5010平方米,分布于长扬路两旁、礼堂街啤酒厂道两旁、水利局宿舍打井队院内、107国道正泰活动房附近两旁沟内,通过大力开展防治,有效控制了危害。为了防治黄顶菊的扩展蔓延,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做以下介绍:

 一、发生规律

 1、生物学特性及形态特征

 (1)黄顶菊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迅速,枝繁叶茂,其长相似洋姜,茎直立,植株可达几厘米到3米不等,叶片交互对生,叶边缘有稀疏而整齐的锯齿,基部生3条平行叶脉。

 (2)种子粒小,繁殖力强,结实量多,一株黄顶菊最多可结12万粒种子。

 (3)抗逆性强,耐盐碱,耐瘠薄,无病虫。

  2、发生特点:

 (1)生长势极强,与作物争肥、争水、争光十分突出,而且根系分泌一种有毒物质,明显拟制周围作物生长。

 (2)传播途径多,扩展蔓延速度快,可借运输工具、流水、风雨传播。

 (3)陆续发芽开花结果时间长,4-8月均可发芽开花结果,防治难度大,次数多。

 二、防治措施:

 1、监测地点:以荒地、路旁、渠边为监测重点,兼顾其它。

 2、防治时间:因黄顶菊4-8月陆续发芽、开花、结果,为此从4月下旬开始,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3、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黄顶菊幼苗和开花前用20%的百草枯或41%的草甘磷每亩300毫升加洗衣粉少许兑水15公斤喷雾。

 (2)人工拔出:靠近农田和苗木及密度小的地块,发现一棵,拔除一棵,发现一片,消灭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