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种植养殖 >
秋马铃薯高产“十字诀”
添加时间:2008-03-28 08:46    来源:点击:
        秋马铃薯播种时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如果栽培技术不当,易造成大量烂种缺苗。欲获秋薯高产,应掌握以下“十字诀”。
  选,选地选茬。选择地势较高、雨涝时能排水、干旱时能灌溉的地块,土壤肥沃且透气好的沙壤土种植秋马铃薯。
  施,科学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平均亩施腐熟有机肥或土杂粪2000~2500公斤,结合整地均匀施入土中。由于秋季的短日照和冷凉气候适宜薯块生长,植株结薯早,不易徒长,又因秋马铃薯生长期短,因此在管理上应使用速效肥料作底肥和追肥,促进植株早进入结薯期。
  催,整薯催芽。秋马铃薯播种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如果用薯切块播种,极易烂块死苗,因此必须整薯播种。播种前种薯催芽,可使田间出苗整齐,延长生育日数,提高产量。催芽时期:播种前20~25天开始催芽。催芽方法:如种薯来源于早春阳畦早种早收(4月底至5月初)高密度生产的小薯,基本渡过了休眠期,可直接催芽。收获较晚的阳畦薯应先用赤霉素浸种(整薯)10分钟,再进行催芽。催芽时,选择阴凉通风处(温度不超过27℃),底部铺5厘米潮湿沙(水分不可过多),将种薯排3~4层,上面再盖潮湿沙和草苫用以保潮,但是勿使种薯过湿,以防烂种。室内催芽时,以土或砖铺地面为好,避免在水泥地面上催芽;室外催芽时,应注意防雨。催芽7~8天后及时检查,将芽长1厘米的种薯取出,在散射光下晾芽,使芽变绿变粗,播种时不易催芽,未出芽的继续保潮催芽。
  播,适时播种。秋马铃薯由于受气候影响,播早了烂种缺苗严重,且易老苗;播晚了又易受霜冻危害,不能成熟。因此,应严格把握播种时期。通常在“立秋”前后,即可将催芽处理后的种薯栽种于大田。同时应选择在晴天10点钟以前、下午5点以后,切忌在高温条件下播种。
  密,起垄密植。秋马铃薯由于只生顶芽,1个种只出1~2个芽,出苗后日照逐渐缩短,气候日趋冷凉,植株一般不如春马铃薯繁茂,因此应加大栽种密度。采用高垄双行种植,种植规格采用80厘米左右开厢培土成垄,沟宽16厘米,垄高26厘米,垄宽50厘米,垄上行距35厘米,穴距20~25厘米,每亩6000穴以上。据试验,高垄栽培一般比平作可增产20%左右。
  浇,常浇防涝。马铃薯怕旱怕涝,秋马铃薯播种后,时值气温高、土壤干旱,应连续浇水,保持行垄湿润,促其早出苗。雨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后期温度降低,应减少灌水,清理排水、排湿沟,并逐渐加厚培土以防寒、保护块茎。
  耕,中耕培土。出苗后及早中耕除草,大雨后及时浅中耕疏松表土。苗高20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进行第一次培土;开花初期进行第二次培土,培土时注意不要将下部叶片埋住,以免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减产;10月下旬霜降前,进行第三次培土,保护块茎,防止霜冻。
  追,叶面追肥。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对肥水要求较高,只靠根系吸收已不能满足植株的需要,可采用0.5%的尿素与0.3%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来弥补根系对养分吸收不足的缺陷,提高秋薯产量。
  防,防治病虫。秋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晚疫病、蛴螬、蚜虫、马铃薯瓢虫等。防治方法:病毒病可在发病初期用1.5%的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晚疫病最有效的药剂为25%的瑞毒霉锰锌600倍液,或72%克露700~800倍液喷雾;蛴螬可在发生期用50%的辛硫磷1000倍液进行灌杀;防治蚜虫的有效药剂应是抗蚜威2000~3000倍液喷雾;马铃薯瓢虫可用50%的杀螟松浮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收,适期收获。马铃薯主要是营养生长植物,只要茎叶不枯,块茎仍可膨大。为延长秋马铃薯生长期、多积累养分,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适当延迟收获。收获时要防止碰伤薯块和擦伤薯皮,以便于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