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科技专利 >
常山“农保姆”送肥到田头
添加时间:2013-07-30 10:15    来源:点击:

    “现在的关键工作是要抢抓农时施好头季稻的‘穗粒肥’,每亩用尿素要掌握在5至6公斤、氯化钾6至7公斤。氯化钾稍微多一点,对头季稻的后期长势会更有利。”近日,浙江省常山县农业局在球川镇三里江村三里江畈召开水稻“一季+再生”头季稻“穗粒肥”施用技术学习现场会,只见站在齐腰高水稻丛中的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何水清虽然被烈日晒得双腮通红,汗涔涔的她面对70多位种粮大户如饥似渴的目光,仍然一字一句、有条不紊地耐心解说着当季农技知识。

    水稻“一季+再生”的种植方式作为一项新的农作模式,于2012年在常山县试种成功后,经农技专家的大力推广,逐渐被广大种粮大户接受。目前,全县再生稻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左右。去年再生稻验收产量中,头季稻的最高亩产量达708公斤,再生季稻的最高亩产量达340公斤,两季稻的亩产量一相加,最高产量能超过1吨。

    在以何水清为圆心的一大圈人中,紧围着听课的学员有不少已年过五旬,只见他们掏出了老花眼镜,开始在笔记本上认真誊写农技专家讲的知识要点,“如何施好头季稻‘穗粒肥’有诀窍,关键还要看土壤肥力、苗的长势等,土壤肥力好、水稻叶披厚、叶色浓的要少施,反之要多施”。

    听着形象生动、通俗实用的田间课,来自球川镇三里江村的种粮大户游水根高兴地说:“农技专家真是我们贴心的‘农保姆’!我听了这样管用的知识,就像是久旱的土地逢到了一场及时雨,很舒心。”“希望大家回去后要及时施好‘穗粒肥’,为夺取今年头季稻的高产,也为后序再生季稻的青秆黄熟,多发、早发大穗打下良好基础。”何水清表示,农技专家下一步还将分头深入到各种粮大户的家中开展现场指导,帮助大家实现高产高效。   章俊晨 方钧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