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县农技专家田间服务见闻
本报记者 陈四化 张培奇 通讯员 李昌奇
“您快给俺瞧瞧这麦子叶片发黄、干尖,是咋回事?”“是麦种的事,还是化肥的事?”近日,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小营村农民张可枝和几位中年妇女急切地询问着。张彦锋在麦地里来回观察,并蹲下拔起一棵麦苗,手托着小麦的叶片说:“麦子种得有点稠,好比一个人的营养,十来个人吃了,营养跟不上,造成发育不良。这不是种子和化肥的事。”“专家就是不一样,一看就能找出病因。”张可枝紧锁的眉头展开了。
张彦锋是接到张可枝的电话赶到地头来的。今年,张可枝种了12亩小麦,麦苗长势很好。可是,前两天发现小麦有几片发黄,这可让她揪心不已。于是,她就一个电话打到“庄稼医生”张彦锋那里,让他给“把把脉”。
“还有一点,有没有病虫害呢?”张彦锋一边思考,一边提问自己。“没有,土壤有板结,缺氮、磷、钾,加上秸秆还田粉碎不细,整地时没有深耕,造成根系架空或死亡。因此,植株整体黄瘦,生长缓慢。”“那咋办?”张可枝问。“没事,缺啥补啥,追肥灌水就行。浇孕穗水时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记住得开沟深施:小麦一喷三防时再用尿素1公斤加叶面宝5毫升对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这样发黄麦苗就能向健壮苗转化了。”张彦锋开出了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方子”。张可枝一边记下“药方”一边说:“从前总是为小麦病害发愁,如今咱县里的专家上门给庄稼‘义诊’,可真帮了大忙了。”
“得病容易去病难。化肥好比生病吃药,有机肥好比调理进补,两者缺一不可,是改变目前土壤亚健康的‘良方’。到秋播时,可得深耕深松、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这样麦子就少得病了。”走出麦地时,张彦锋又一次提醒张可枝。张彦锋一番浅显易懂、幽默生动的答疑解惑,把在场村民逗得哈哈大笑。
“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对于田间地头的‘急诊’,只需要一个电话,不用‘挂号’,专家就能立马赶赴现场‘出诊治疗’,把脉开方,解答咨询,让农民朋友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好。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为‘庄稼医生’,把开的方子称为‘科技处方’。”该县农业局局长张艳青说,“目前正是小麦中后期管理的关键时期,我们组织由首席专家‘坐诊’的专家团队,制定‘科技套餐’,深入田间地头,把脉农作物的‘健康’问题,让农技人员承担起‘信息送到家、技术教到手、服务跟着走’的科技推广主力军重任。”
“这次‘看病’收获不小,‘庄稼医生’出诊,‘科技处方’管用。”话语间,在场农民李书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有了这样好的‘庄稼医生’,俺农民种起庄稼就放心!”一谈起“庄稼医生”,张可枝就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据介绍,截至目前,安阳县80多名“庄稼医生”累计开出“科技处方”1000多份,发放技术明白纸5万余份,现场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3000多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85万亩,全县95%以上的小麦吃上了“营养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