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科技专利 >
常熟推广微孔增氧技术达到政企农三赢
添加时间:2013-05-02 08:53    来源:点击:
 

 

    本报记者 王东生 文/图

    不久前,记者来到江苏省常熟市,听水产养殖户、企业与政府部门三家讲述了围绕“微孔曝气增氧”推广而发生在“沙家浜”的又一出“智斗”。

    作为新版“智斗”的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在推广新科技中,既站在自己的角度又考虑其他两方的角度:政府首先考虑如何推广使用新科技,同时考虑农民利益,争取财政最大补贴于农,协调企业让利于农。结果是推广起来比过去轻松多了;企业首先考虑如何多销设备,追求生产利润,同时也尝试让利于农,让农民用得起机子。最终算下来销售明显比原来多了,收入却一点不少;农民则从新科技推广中悟到:作为新科技推广最主要一环,接受是多赢,不接受则满盘皆输。新科技先接受先得益,被动接受了,也受益,但再看看最先接受的人,才知道在发展中落下一大块儿。新科技应用,看别人踩路子,不如自己趟路子。

    这次常熟发生的新“智斗”,其结果是新科技快速推广,三方皆为赢家。政府赢在惠农与新技术推广上

    常熟市农委副主任张颂跃讲,池塘溶解氧是鱼虾蟹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不仅影响它们的摄食量、增重量,而且也影响饵料利用率。传统的养蟹方式,很多养殖户认为只要种好水草,保证蟹子生长脱壳需要就能养好蟹。其实水草满塘,晴天白天水草呼出氧气,可晚上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虾蟹池在夏秋季缺氧成为常态,致使河蟹离开水体,造成生长滞缓、疾病高发和天敌攻击,直接影响河蟹的健康生长。

    近年来,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出现,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但如何使微孔曝气增氧机在养殖户中快速推广应用,常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组织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代表前往宜兴、金坛、高淳等应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较成熟的地区实地察看,互动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同时,邀请安装微孔曝气增氧机后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明显提高的示范户讲课,用切身的养殖经验与受课者分享,迅速提高了养殖户用机的积极性。

    2010年,微孔曝气增氧机进入江苏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后,常熟市大力推广微孔曝气增氧技术。2012年,市农机、水产部门代表农民利益协调生产厂家降低价格,同时争取增加各级财政补贴。除国家和省补贴外,常熟市、镇二级财政还实际拿出补贴资金160多万元,养殖户只需机器价格的40%~50%就能买到微孔曝气增氧机,大大推动了养殖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全年共完成推广计划的160%,市271个养殖示范户使用了微孔增氧设备,占全市示范户总数的60%以上,全市累计推广量越过2000台。

    企业赢在薄利多销增效上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是江阴市庞达橡塑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才春的专利发明技术。这项技术原理是采用PVC塑料管作为通气总管,连接变径高分子微孔增氧管,通过增氧泵从而实现对水底部曝气增氧的目的。保证水体的溶解氧在6~8毫克/升水,从而彻底改善了水体水质环境,有效抑制了水体病害的发生,降低鱼虾蟹发病率,减少了鱼药使用量。同时,大大降低耗电量,减少养殖户养殖成本。静态的水底增氧还可大幅增加放养密度,提高了养殖产量。同时增强鱼虾蟹等食欲,提升蟹虾规格与品质,被国内水产专家称为水产养殖史上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作为企业,又是专利发明人,老孔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本无可厚非。”张颂跃说。但市农机、水产部门,更多地是要考虑农民利益,让农民买得起用得起增氧机,但也要兼顾到企业利益。农机部门从技术、推广角度,代表农民统一与企业协调,最终达成一致:企业少收点,政府给农民多补点,结果农民购机热情倍增,政府技术推广了,企业产品多销售了,总体上钱没少赚,农民用上了机子,算下来各家都不吃亏。

    2012年,常熟市新增微孔增氧机707台,超过了2008~2011年安装601台的总和,加上养殖户历年自行安装的,常熟微孔增氧机保有量已突破2000台,应用面积达38800亩。

    农民成节本高产创收最大赢家

    支塘镇凭村村民沈建良说:“我有43亩蟹虾养殖水面,主要养殖青虾和中华绒鳌蟹。2012年前,一直用叶轮增氧机,平均4~5亩用一台,43亩水面用了10台3千瓦增氧机。按每天开机8小时计,10台每天要耗240度电,当地电费0.509元/度,一个月就是3600多元电费。而改微孔曝气增氧机,还是这么大水面,只用两台3千瓦增氧泵,一个月才720元电费,差不多是原来的零头。由于省电,现在增氧时间明显可以加长了,也敢常开机了。过去,老觉得微孔增氧机购机时贵,但实际补贴后,买一台也就6000元左右,也就是一个养殖周期的电费。而且我每亩水面产量上去了20%~30%,规格也上了一个档次,销售价每斤可多卖20多元。再加上溶解氧保证在4%以上,蟹虾壮实,极少有病,用药大量减少。水里再不缺氧,蟹脱壳不会离水上岸,极少受天敌攻击。每年多收入好几万元,明显效益比过去好得多。现在,我们村的养殖户70%~80%都改用了微孔曝气增氧机。”

    枫塘村村民王锦明说,养了10年虾蟹,今年效益最好。用了微孔曝气增氧机后,省电就不说了,蟹的规格和产量也上去了,以前螃蟹平均不足三两,现在要三两三,别看个儿只大这么点儿,可价格却大不一样,每亩能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在沙家浜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苏南村朱永明告诉记者:“去年家里15亩塘口挣了11万元,较过去多了3万多元,觉得真开心,着实尝到利用科技增产增效的作用。现在村里有购机指标的买微孔机,没有指标的养殖户自己花全款也买。装了微孔机螃蟹产量上去20%多,平均每亩多产50斤。以前科技推广在村里是专业人员入户动员搞,现在是农民主动找到推广中心上门要求搞。尝到科技甜头,养殖户胆子也大了,也敢用新产品了,有什么新技术新产品都愿意试试。现在大家都明白了,科技应用看别人踩路子,不如自己早早试水趟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