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紫菜收割采摘的季节。在浙江省台州海良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里,两条紫菜机械加工生产线正式投入了生产,可日加工4吨干品紫菜。这不仅填补了浙江省玉环县紫菜机械化加工的空白,也为该县紫菜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悉,玉环县有着悠久的紫菜养殖历史,全县现有可养殖紫菜的海域面积达到了五六千亩,但一直以来都是以人工晾晒的方式进行紫菜加工,这一落后的加工方式也限制了紫菜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改变现状,切实推进紫菜产业的稳步发展,在玉环县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局等部门的牵头下,今年,台州海良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与宁波大学生命学院合作,进行紫菜休闲方便食品产品的开发加工。
“我们的两条全自动生产流水线是从江苏引进的,共投资300多万元,并于11月9日开始投入试生产。”台州海良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军林说。
在“海良”生产车间,与人工晾晒的传统紫菜加工方式相比,这里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只见工人们将一筐筐从养殖户手中收购过来的鲜紫菜倒进洗菜池里,并启动设备进行第一次清洗。随后,洗去表面泥质的紫菜通过管道输送到脱水机进行脱水,再经过切菜机切片、淡水机清洗、脱水机脱水、淡水调和等几道工序,最后被送进烘干设备进行压形、烘干。
“我们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大大提高了紫菜加工的效率。”正在车间进行技术指导的宁波大学生命学院骆其君教授算了一笔账:按普通劳动力计算,一个人一天能加工10公斤左右干品紫菜,而这套自动化生产线一天能加工1.2-2吨的干品紫菜,效率是人工的100倍,且整条流水线只需3名工人操作。
“同时,整个生产流程下来,我们的工人不会直接接触紫菜,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此外,我们加工出来的干品紫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含水量低。”骆其君教授说,人工晾晒加工的紫菜,含水量在8%-12%。而“海良”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加工出来的紫菜,先后经过了2道烘干工艺,最终含水量仅3%。这样的紫菜,在正常的气温下能保存一年。
紫菜实现了机械化加工,玉环县广大养殖户就不用愁销路了。在采访中,刚好碰到了一群与“海良”签订购售合同的养殖户前来交售,只见他们挑着一担担刚从海里捞出来的鲜紫菜,欣喜地走进“海良”公司的大门。“紫菜进工厂加工,这个好啊,能保证干紫菜的质量。而且他们公司机械化生产,需求量大,我们以后就可以大胆、放心地扩大规模,增加养殖投入了。”前来交售鲜紫菜的海山乡大青村养殖户赵志委说,他今年养殖了10多亩紫菜,当天交售的是头茬紫菜,接下来收割的几水紫菜打算全都卖给“海良”公司。
公司总经理徐军林说,目前他们只是对紫菜进行一次加工,产品以每张0.35克、每包100张的包装推向市场。今后,他们将与宁波大学进一步合作,进一步提升玉环县紫菜养殖这一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