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加工生产 >
东北地区水稻育秧情况及田管意见
添加时间:2008-12-24 00:00    来源:点击:
  东北地区近期低温,影响水稻播种和出苗;后期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进入4月份以来,东北地区气温变化剧烈,阴雨天气较常年增多,“倒春寒”严重。4月19-20日,吉林和黑龙江普降大雪,辽宁阴雨连绵,低温寡照,导致水稻出苗推迟,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粉种”现象。同时该区水稻生长后期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一是气候多变,发生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东北稻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将有低温出现,且降水相对集中,而此时正值水稻抽穗扬花期,如发生冷害就会导致单产大幅度下降。二是种植品种单一,大面积发生稻瘟病的潜在威胁较大。当前黑龙江稻区的“空育131”、吉林稻区的“吉粳88”等对稻瘟病抗性较差的品种推广面积较大,如条件适宜,易造成稻瘟病大发生。三是越冬虫源多,虫害暴发的可能性较大。去年东北稻区二化螟、辽宁稻区的稻水象甲越冬虫源较常年明显增多,有可能暴发,造成危害。
  针对这种情况有关专家提出三点建议:
  (一)应因地制宜,分类管理。一是引导农民尽快补育备用苗;二是坏种农户应立即选用早熟品种温汤浸种催芽后重新播种育苗;三是加强现有秧田的田间管理,促进早生快发。
  (二)加强预报,防治病虫。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切实抓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农艺措施上,要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尽可能降低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在化学防治上,应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备好农药,加强病虫发生的预测预报,切实防治好灰飞虱、稻蓟马、稻蟓甲以及稻瘟病等。对于条纹叶枯病重发区,要加强传毒媒介灰飞虱及其带毒率的测报,加强秧田及其周边田埂杂草与麦(油)田的飞虱防治工作。
  (三)及早准备,立足抗灾。今年气候异常,水稻生产要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及早制定防灾抗灾预案,提前做好各种物资准备工作,及时预测预报并发布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