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秧栽插水稻能增产的真正原因是完全实施了“浅插”的结果。我们在抛秧时首先必须将大田水放干露出泥浆,然后将从营养缸中拔出来的秧苗高高抛起,根蔸落在泥浆上待3-5天后才慢慢灌水使之正蔸,这比任何手工栽插的都要浅,这是能够增产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浅插能够增产。
那么浅插为什么能增产呢?
第一,浅层温度高于深层温度;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我县4月份平均空气温度为16.4℃,而地表(0厘米)处平均温度是17.8℃,5厘米深处地温只17.0℃,10厘米深处平均温度是16.8℃,即越往深处温度越低。而水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35℃,故在春季和夏初,温度越高越有利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而稻田中的浅层是温度最高的地方,也是最有利其新根系的发生和生长的地方,因而浅插能使水稻早返青、早分蘖。一样的道理,水稻必须进行浅水灌溉,在分蘖期进行晒田,或“干干湿湿”的灌溉方式,这都是为了使稻田表层获得更多热量,促使其根系生长、增加有效分蘖。如灌水过深等于深插了一样,不利根系获得热量。
第二,浅层集中了主要的肥料和养分:我们所施的肥料溶解在水中,越往上泥浆中含水越多,且表层泥浆直接与水接触,因而浅层中的根系容易获得肥料来源,越往深层根系获得肥料的机会越少,同时肥料的氧化分解、同化作用需要热能,表层温度高故在表层水稻所需养分也多,这样有利水稻的生长、分蘖,有利光合作用的完成。
综上所述,“抛秧”增产的真正原因在于实施了浅插,抛秧同时还减少劳动强度,缓解了劳力集中的矛盾,值得大力推荐和推广。因此,不进行抛秧技术的在栽插水稻时,都应进行浅插。过去所提倡的“早稻水上漂,晚稻插平腰”是错误的,不仅早稻要浅插,中稻晚稻都要进行浅插,水利条件许可的地方,还要进行浅水灌溉,或干干湿湿的管水法,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缩短一些生长期,提早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