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添加时间:2008-08-30 00:00 来源:点击:次
一、深耕整地,耙磨保墒。采取机耕的方法,大中型拖拉机机耕深翻,深度要达到8寸以上,小型拖拉机要吃窄犁深,深度也要达到7寸以上。机耕结合机耙,耙深耙透,不留明暗坷垃。对地下害虫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要结合整地进行土壤处理,每亩用3甲拌磷或3辛拌磷颗粒剂2-2.5公斤进行防治。通过深耕耙耱,蓄住底墒,保住口墒。同时要搞好土地平整,完善田间工程,实行“田园化”种植,黄土地要打好畦田,为抗旱排涝打好基础。
二、科学选择良种,实行区域种植。根据省市品种利用意见,结合我县生产实际和自然条件,我县小麦品种总体利用意见是:以豫麦70为主导品种,搭配种植豫麦54、豫麦62、郑旱一号、宛798,扩大示范郑州9023、豫麦50、小偃54。高肥地早中茬、麦棉套以豫麦70为主,搭配种植郑州9023;晚茬以宛798为主。浅山岗丘以豫麦54、豫麦70为主,搭配郑旱1号、小偃54;晚茬以宛798为主。麦稻轮作地以豫麦70为主,扩大示范宛369。各乡镇要根据当地实际选择1-2个当家品种,实行区域种植,规模开发。
三、因地制宜,配方施肥。根据我县地力情况和产量水平,一般亩产400-500公斤的高产田块,在整地时亩施纯氮7-9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7公斤,硫酸锌和硼砂各1公斤,小麦拔节期应追尿素5-8公斤;亩产300公斤的中产田块一般亩施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5公斤,硫酸锌、硼砂各1公斤。为配合我县小麦生产,农技中心配肥站针对我县土壤养份现状,生产了“沃力”牌小麦BB肥,每亩一袋使用更方便,效果更好。
四、适期、适量播种,优化群体结构。根据我县的气候特点,冬性品种(小偃54)等适播期为10月5-10日;半冬性品种豫麦70(内乡188)、豫麦62(周麦12),适播期为10月10-15日;弱春性品种豫麦35、郑州9023,适播期为10月15-20日;春性品种宛798适播期为10月20-25日。在播量上要因地制宜,灌区亩产400公斤以上的麦田,要实行精量匀播,每亩基本苗以8-12万为宜,亩播量4-6公斤;亩产300公斤左右的田块,实行半精量匀播,每亩基本苗以12-16万为宜,亩播量6-8公斤;岗丘旱作区,每亩250-300公斤的田块,每亩基本苗16-20万为宜,亩播量8-10公斤。整地质量差、墒性差以及晚播田,可适当加大播种量。要采用匀播机(耧)播种,淘汰土耧播种。
五、大力推广间作套种,优化种植模式。要树立“种麦就是种秋”的思想,按照县确立的西部主攻瓜菜棉、东部突出烟薯椒总体部署,搞好作物的间作套种。①麦——棉套种模式:主要有“四二式”和“三一式”。“四二式”:170厘米一带,种4行麦,行距23厘米,麦收前空档套种2行棉花,行距50。“三一式”:90厘米一带,种3行小麦,套种一行棉花。②小麦——玉米(花生、红薯)套种模式:中高产麦田在种麦时留27-30厘米的大背垄,实行三垄一套。玉米、花生在麦收前7-10天套种,红薯在麦收前20-30天套栽。③小麦——西瓜套种模式:播带200厘米,种6行小麦,留100厘米空档,麦收前30天整地移栽西瓜。④小麦——小辣椒——花生(玉米)套种模式:每190厘米一带,种3行小麦,行距23厘米,空档可种冬菜、春季栽4行小辣椒,麦收前沿麦垅点种2行花生或1行玉米。
六、加强田间管理。年前要加强苗情管理,促弱控旺。加强中耕除草,实行麦田镇压以提温保墒;搞好麦田化除,化除于11月上、中旬每亩用75杜邦巨星1克或快灭灵1克,或施它隆15克或百甲合剂100毫升,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返青期要看苗追肥,亩追尿素5-8公斤,防旱排涝,及时查治病虫害。防治纹枯病、锈病、白粉病,每亩用20三唑酮(粉锈宁)50-100ml,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蚜虫、麦蜘蛛、小麦粘虫、吸浆虫等,每亩用40氧化乐果20ml加尿素1.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00g加水50公斤,进行喷雾,起到一喷三防的作用。
七、适时收获。腊熟后期收获。提倡机收机打,加快收获进度,确保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