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环保旅游 >
吉林省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添加时间:2013-08-08 17:46    来源:点击:
摘要:乡村旅游推动了农业经济转型,增加了农民直接收益,当然也存在着缺乏高水平策划、缺乏传统文化乡土气息、乡村旅游精品不多等一些遗憾和不足。如何让乡村游道路越走越宽,让更多的村民得到实惠,是各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一直思考的问题...

    当前,发展空间很大,既符合政策倡导,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目前,我省乡村游发展已呈方兴未艾之势。在省旅游局组织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即将召开之际,将推出我省发展乡村游系列报道,通过介绍我省发展休闲和乡村游的经验、做法和成果,以期为进一步发挥资源和市场优势,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提供思路。同时通过研究乡村旅游面临的有关问题,探讨下一步的做法,进一步推动吉林乡村旅游的发展。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我省发展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省现有的300多处旅游资源中有70%分布在县乡。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对应着民俗风情交相点缀,再加上历史悠久的关东文化的熏陶,书写着东北别具特色的乡村画卷。

    在全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三化统筹”的背景下,如何凭借我省独特的旅游资源,把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把乡村旅游资源转化为效益,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而以美丽乡村建设反哺乡村旅游发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吉林之路”,是我省一直在探索的重大课题。

    不可缺位的角色:政府

    发展乡村旅游,政府必须做主导。近年来,我省从政策层面,重磅出击,助推乡村旅游。

    2007年,省旅游局、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意见》,2010年,省农委、省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意见》。为打造吉林省乡村旅游品牌,省旅游局会同省住建厅连续几年开展了全国及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申报工作。目前,9个村镇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4个县市和8家企业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评为休闲农业示范县和示范点,在全国走在前列。

    创新乡村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是解决投入不足,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在不断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同时,我省努力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投资乡村旅游项目,培育和挖掘了一批乡村旅游的样板和典型。记者了解到,已投资1.5亿元打造的长春关东文化园、已投资1.3亿元建设的缘山湖生态度假区,总投资将达到18亿元的辽金文化生态农业旅游园区,以及投资超亿元的吉林圣鑫庄园、神农庄园,延边金达莱、红旗民俗村等乡村旅游大项目。今年,还将在长春市周边启动总投资达30亿元的乡村旅游集聚区项目,依托省会长春的客源市场,利用农村的自然生态和乡村文化,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满足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预计到“十二五”末,全省乡村旅游已建成项目投资将逾百亿元。

    乡村旅游的散、乱、差是各地的通病,对此,我省没有“缺位”。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省旅游局制定了《吉林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这也成为了吉林省第一个关于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质量评定的推荐性标准。为给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尽快提供抓手,同时通过实践检验《标准》的科学性,去年下半年,参照《标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吉林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工作,最终评选出金、银、铜穗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0家。

    “乡村旅游促进了一方经济,造福了一方百姓,也传承了一方文化。”对比近年来的发展,神农庄园相关负责人深深体会到,政府的前期引导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