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国庆节期间,临沭县风景名胜区重要景观之一的长春观人气高涨,游客络绎不绝。它以独具的自然景观和道教文化魅力,吸引着广大好道者和文化界人士,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和开发旅游项目,都有着很大的潜力可挖。
长春观位于临沭县城东北8.5公里处演武山与冠山之间的半山腰,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古老道观,主要建筑有灵官殿、七真殿、三清殿等景观。相传西周时期就建有“三清阁”。这里山峦叠翠,林木葱郁,泉水潺潺,云蒸霞蔚,自古以来是游人观光赏景的好去处。
《续修临沂县志》载有清代游人胡震堂《长春观踏青》一诗,“鬼谷栖身曾驻迹,安期卖药久藏名”说明鬼谷子、安期生曾在此栖身炼丹。后来,唐代名将罗成曾率部在此操练兵马,演习武艺,并重修三清阁,称此庙为“演武庙”,称此山为“演武山”。现尚存演武场、点将台等遗址。传说金代元初,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曾多次来此讲经传道,追仰仙踪。因其号长春子,元代道士张安仁对演武庙扩建后,将其更名为长春观。
长春观两侧的山泉四季涓涌,碧流成溪,泉水清冽甘甜。三清殿周围琼花瑶草遍布,各类古木奇树与石碑石壁比高低。古木中最著名的是两棵银杏树,据《临沂县志》记载:长春观古碑云“三清阁有银杏两株,为尹喜、徐庶手植”。据考证,北株植于魏八年(公元227年),现已形成“五代同堂”“怀中抱子”奇观;南株植于公元前509年,1948年毁于战乱,时隔十年后又在根部长出一树新枝,现已高达20多米。北株银杏东面是一块近似方形的大石,上刻“天下第一仙山”几个大字。大石的后面是摩崖石刻景点,300多平方的石壁上刻着临沂籍书画家胡石书写的老子《道德经》五千余言,远远望去,一片金光灿灿。
(通讯员 李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