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塘苗寨散记
添加时间:2013-01-24 09:48 来源:点击:次
当你和这个村寨,这里的村民,这里的山水……这里的一切有那么一点缘份之后,你便宜不再觉得它遥远了。我每次的光临,总觉得它有无穷无尽的看不完的东西,说不完的故事,以至于在脑海里总是浮想联翩。冥冥之中一种飘泠的缘份,跟梦幻一样的虚化而感人。走进高塘苗寨那青山碧水,那炊烟升腾的山寨,我仿佛走进一个空灵的世界。
那边的电话铃声响起了,说:喽么节到了,你今年不来走走了么?是吗?我忘记了。尽管再忙,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看他们今年的节日过得怎么样。那口捉鱼的山塘还那么的清澈么?告司老人还下塘捉鱼吗?都七十多岁了,身体一定还棒吗?
我的朋友多是些写写画画的人,他们看过的节日已不少了,文章也写得不少,说是高塘的喽么节,他们无论如何是要去的。于是,就在寅日的前一天,我们去了。高塘过喽么节,不是卯日才开展活动,而是寅日就开始了,这一天是捉鱼,卯日才过节,第三天才请客。请客就是所有到来的亲戚朋友集中喝酒,唱歌……
[pagebreak
“喽么”:中国最大的捉鱼节
山寨不小,二百多户人家,全是苗族。寅日,是山寨苗族人捉鱼的日子。每到这一天,人们起得早早的,他们和她们会带着平时准备好的捉鱼工具集中到高塘湖边去,他们要在一年一度的这一天,展示自己的身手,看谁得到最多的鱼。这是一口有十余亩宽的小湖,寨子,就环绕着小湖而居住,古树将村寨和小湖掩映着。湖的中央隆起一个长满古树的小岛。碧波荡漾的湖里,是放生了一年的大鱼。山寨人讲究传统的“规则”,因为在节日还没有到来之前,任何人是不能进到湖里捉鱼的,哪怕人近入湖边,且可能是举手之劳就可以抓到。捉鱼的工具是多样的,有鱼网、鱼转、鱼叉、鱼篓、鱼捞……以及许多不知名的鱼具,凡能捕鱼的均可派上用场。
当寨老一声令下之后,2800多人蜂拥入湖,一场捉鱼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鱼儿在湖中窜逃起来。鱼具齐入,掀起浪花。此时的旁观者同湖面捉鱼的人一样,也有一种欣慰的感觉。当第一条大鱼被人们捞起来之后,人们一齐欢呼雀跃。人们在投以羡慕眼光的同时,也在祈祷自己收获的到来。告服山是个腿脚不灵利的人,他从来都是在湖边的出水口处捞鱼,当别人在追赶着大鱼时,一条老口鱼跑到他的脚边来,说时迟,那时快,他顺利地捞到了一条五、六斤的大鱼。巫泡已八十多岁的人了,她也收到了一条大鱼。说实话,我跑过的地方不少,我到过很多地方,说是要捉鱼捞虾之类的活动,都是一些表演性质的,要看到这种真切的大型捉鱼活动,还真是没有。据说,高塘苗族人举办这样的活动,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苗族人原居江南,他们是农耕民族,我想他们现在还保存着这样的古老的传统习俗,这一定与他们来自江南有某种联系。难怪看到这种场景的专家会说:高塘喽么捉鱼活动是古代苗族人在原始公社制的遗风。是这里的苗族人还在“忆江南”吧。
高塘“喽么”节,是中国最大的捉鱼节。因为,就节日而言,至目前为此,中国没有一个节日能有这么多人同时参加捉鱼活动过。
当太升起老高的时候,人们开始起岸,此时流过村落的小河水就成了洗鱼的好地方。这时才是他们一比收获的时候,也是他们笑得最灿烂的时候。这次,我们能不能见到他们不仅收获了鲤鱼、七星鱼、鲢鱼,我们还见到他们团鱼,书名叫鳖甲,别名又甲鱼。团鱼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癓瘕,久疟疟母。其肉质纯正,细嫩鲜美,有嚼味,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市场上卖价很好。这次他们就抓到了一只两公平的。团鱼过去很多,好多地方现在没有了,可他们还能在这高塘湖里抓到实为罕见。告耶老人说,他们由于保护得好,每年在湖里都能抓到几只。但愿高塘湖的在来年的喽么节我们还能见到团鱼的踪影。
从筑城来的记者多是没见过喽么节是怎样过法的,这次也算是见识见识这山寨的卯节了。亲戚家有木房,也见有砖房,亲戚家见他们是外地人,要求我们进砖房里面吃饭喝酒,我的朋友反对了,他们说他们就是要在木房里过,并说这才象过苗家的节日,而且还说,这样过才有好的画面。是的,搞摄影的人对此十分讲究,于是主人家同意了。我们选择了木房外面的露天坝过。经过一番的折腾,饭菜弄好了。主人客人先后入席。既是热天,又在这闲院庭院里吃饭喝酒,拉着家常,其乐融融,当然有诗般的意境。虽然说我们只是几个闲而已,我们也倍感有“竹林七贤”的傲气来。奉力是个摄影专家,他对摄影颇有研究,他对入桌的我们总是不放过一丝“闪光点”,相机被他摁了一次又一次。有时甚还将别人唾沫横飞的样子也照了出来。
苗家人来客,是要有人作陪的。那天晚上也不一样。当听我们到来时,主人已将这一消息悄悄的告诉了寨子里的人,开始我们吃饭时好像没有几个人,而到我们开始醉意时,我们的桌子,增加了不少来作陪的人了。他们总是提着一斤米酒,然后假意地说:“好像你家有客。”其实,懂得苗家习俗的人,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都是来陪客的。苗族人陪客,并不在意你吃的是什么,也不在意你来自何方,他们总是会乐乐大方地走近来,既给你倒酒,又给你挾菜。酒过三巡,还要与你划拳打马,唱段酒歌。那天我们睡得很晚,饭吃到了三更才罢休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