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环保旅游 >
老街清波荡千年——走进东安县芦洪市镇
添加时间:2013-01-24 09:30    来源:点击:
  老街清波荡千年

  ——走进东安县芦洪市镇

东安县芦洪市镇老街曾经繁华一时。记者郭立亮 摄

东安县芦洪市镇老街保存完好的宋代石拱桥。 记者郭立亮 摄

  芦洪市镇,地处永州市东安县中北部,辖59个村(居)委会、社区,总人口6.5万人,总面积约136平方公里。

  芦洪市镇有一条千年老街。

  正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老街的空气显得格外闷热。年逾70的蓝光祖悠闲地坐在堂屋里,边弹琴边唱着他自谱自写的歌曲《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与他正对着的过道旁,老伴儿将简易炉灶上的栗子翻炒得啪啪作响。

  老街全长1900米,宽6米,街区面积达2平方公里,整体呈“Z”形沿河延展。联排的木瓦结构二层小楼沿街而建,临街的房门相对而开,开门即可见前厅。当地人说,此种设计便于经商。

  据《东安县志》记载,老街是东安(古称应阳县)有记载以来第一个县治所在地,自西晋惠帝元年(290年)至隋文帝开皇9年,县治历时300年。

  蓝光祖出生在这条街上,曾在镇上的芦洪市中学当过41年中学教师。2000年从学校退休后重又回到街上。3个儿女先后离开了老街,到城里生活。儿女们多次提出接他去“享福”,他说:“哪里也不如老街过得舒服!”

  沿街走过,街边的小店里不时“闪出”古老又稀奇的玩意。一个形似木箱、一端带锯把的木盒子引起了记者们的好奇,一众记者围转半天不知到底是何物。同行的镇干部“揭晓”答案,这就是传说中的风箱。记者们跃跃欲试,在这条千年老街上,第一次尝试了拉风箱。镇干部说:“打铁的、补锅的、做手工秤的……街上到处是你想不到的、未曾见过的古老技艺,数不胜数。”

  42岁的潘明国老家不在芦洪市,但在老街住了20多年,经营着弹棉花和铁皮加工的生意。回忆刚到老街时的情景,潘明国形容“天天都像赶集”。“那时老街特别繁华,不只是附近村镇的,就连永州市、东安县城、甚至邵阳的都来我们街上买东西!”提起当年,潘国明仍然兴奋不已。

  潘明国7年前开始做起弹棉花的生意。2000年,镇里开始建开发区,老街上的一些生意人搬出老街,跟着到了开发区做生意。“上世纪90年代初,我做加工铁桶、柜子的生意,一年能赚一万五六千元。现在铁皮加工和弹棉花加在一起,一年才赚3万多。”潘国明说,现在老街上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因为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但他并不想出去。在老街上虽然赚不了很多钱,但生活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