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墙黄瓦的明清古风格院落里,天津滨海皇家枣园庆双节文艺演出引得在场观众不时叫好;在一片拥有600年历史的古冬枣园里,来自京、津、冀的游客聚在枣树下,兴致勃勃地采摘、品尝;在枣博物馆,古钱币、汗血宝马等文物,以及各品种的枣正在展出;在农家院,一桌桌农家菜香气扑鼻……日前,记者在滨海新区大港太平镇崔庄看到,随着第四届崔庄冬枣采摘节的开幕,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乡村冬枣特色旅游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崔庄现有树龄600年以上的冬枣树168株,400年以上冬枣树3200余株,是目前国内最古老的冬枣树群之一。近年来,崔庄依托冬枣的产业优势,相继建起了古戏楼、枣博物馆、百果园、农家院,以及木栈道、荷花塘、垂钓园的怡心园、福寿园、科普园等主题枣园核心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在来过崔庄的游客口碑相传的带动下,从10月1日开节到现在,村里每天都能接待6000多名游客,比去年日均客流量多了25%。”崔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林成告诉记者,这几天,村里家家户户都忙坏了。用村民们的话说,“村里给我们打通了一条增收路,虽然忙,但是大伙心里都可乐呵了!”
徐林成介绍,为了发展冬枣产业,从去年开始,村里成立了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将自家枣树交给合作社以采摘的形式经营,村民负责进行日常管理。等到采摘季结束,合作社再将取得的收益返给村民。
“现在冬枣销量特别好,基本上都等不到经销商来收,连游客采摘都不够。”今年60多岁的崔庄村民于桂新大爷介绍,他家有30多棵400年以上的冬枣树,按照目前的游客量来看,这个采摘季,他大约有5万多元的收入,能比去年多赚1万元。于大爷笑着说,“不只是我,我们村每户人家冬枣收入都是一年比一年好,这冬枣真是我们的摇钱树。”
徐林成告诉记者,由于崔庄冬枣最近刚被审核批准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随着冬枣知名度的提高,采摘价格也从去年的每斤15元至18元,涨到了每斤20元。徐林成盘算着,“这几天冬枣销量每天都有4000多箱,再加上其他旅游项目的收入,等采摘节结束,全村总收入估计能有8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