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拥有6000多年人文史和海洋渔文化史的浙江省象山,被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国家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象山继闽南、徽州、热贡、阿坝州等之后,成为中国七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一。
“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6000多年的塔山文化遗址,明清海防文化遗址、古陶窑、古沉船等文物点遍布城乡,象山渔鼓、龙灯、鱼灯、马灯、竹根雕、海歌号子、剪纸等民间文化代代相传。徐福东渡传说、海盐晒制技艺、渔民开洋·谢洋节、石浦———富岗如意信俗等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浦镇是我国6个中心渔港之一,渔家民俗节庆活动等保存完好,渔港古城被评为省首批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2008年5月,象山被命名为“中国渔文化之乡”,成为“中国渔文化研究基地”。象山还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事保护海洋的民间组织———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指导委员会,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渔文化民间社团———中国渔文化研究会,并创办了第一家《渔文化》杂志。象山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多名列全省第一。
“丰富的海洋渔文化,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结合,相互交融,并与当地的传统民居、古街区和海洋生态相协调,形成了典型的文化生态环境。”《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设立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复函》这样认为。目前,象山县已经为中国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制定了详尽的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