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09年,博白县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从试点到铺开,仅两年时间,全县建成20个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屯,乡镇示范建设12个,形成“县委决策思路、政府投资鼓励、政协竭力助推、部门结对共建”的良好局面,成为凝心聚力、民风教化、文化传播、法律宣传、休闲娱乐的载体和舞台。为促进新农村又好又快建设,进一步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科学发展新农村的决策依据,助推新农村建设成为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县政协调研组对我县新农村示范建设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现状:
(一)2008年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情况:按照新农村建设部署,博白县新农村分为五年规划建设期,经过先试点再推广,新农村建设出现经济能人与群众共同筹资建设、各村比学赶帮、互相促进和宣传网络助推的可喜局面。2008年博白县级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文地镇文地村丹竹水屯、龙潭镇高山村、亚山镇四和村搭桥头屯、三滩镇学田村青苗社屯、径口镇茶根村。这五个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采取“财政支持、能人牵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建设,县财政拨出新农村专项资金150万元,每个示范点奖扶资金达30万元,用于扶持新农村的交通基础设施、文化娱乐场所、景观绿化美化、党员群众教育等项目建设,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因地制宜,分步推进。这五个新农村示范村屯的建成,模式各异,各有千秋。
——“花园式”新农村:文地镇文地村丹竹水屯新农村示范点,由村里外出经商老板协力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踊跃捐资建好环村硬化路、节能路灯、舞台球场、老人活动中心、幼儿园、环村绿化带等,按照小康生活标准建设公共设施,村民园中住,人在园中乐。
——“套房式”新农村:亚山镇四和村搭桥头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施工、统一分房的“五统一”建设新农村,把38户190多人居住的250间村民旧房全部拆除,建成城镇化的套房,重新分配。据调查,第一期工程2008年建成4600平方米,34间,平均每户80平方米,多的有100平方米;第二期工程2009年动工兴建,每套房有85平方米,共38户新房。这种科学统一规划建设新农村,既可节约有限的宅基地,又解决村民各自占用耕地建设杂乱无章的民房,把村民居住的土地统一集中起来建起文化舞台、篮球场、老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人人有房住,户户住新房。
——“魅力式”新农村:径口镇茶根村大力打造文化品牌,筹资60万元建成文化广场,以“牌”治村、以“牌”兴村建设新农村。该村因势利导,科学教育与陶冶群众,树立“崇尚科学、遵循文明、和谐发展”的理念,村风民风大为好转,村民生产生活迈步小康,荣获2008年首届“广西十大魅力乡村”荣誉称号,是玉林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屯,荣获自治区“传承文化奖”,是我县建设新农村的缩影。
(二)2009年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情况:新农村建设在指导、协调、服务工作中,做到科学规划、以点示范、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全县经济能人带头、群众参与投资投劳,焕发建设自己家园的热情。2009年县1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博白镇珠江村汤屋屯、浪平乡六江村草坪胫屯、水鸣镇龙利村、永安镇城治村南面堂屯、永安镇城治村到燕屯、那林镇佑邦村12队、新田镇百赖村、宁潭镇宁潭村大湾屯、英桥镇新联村陆务屯、大垌镇石龙村三甲田屯、大垌镇凤坪村凤仪塘屯、沙河镇新香村香丝景屯、松旺镇松山村吉水屯、双旺镇白平村小平屯和大坝镇官岭村。为奖励和扶持15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县委、县政府拨款300万元推进新农村建设,每个新农村奖扶资金15至20万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奖扶。
2009年15个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特点:分布面广,横跨浦英、博沙二级公路沿线,覆盖28个乡镇,形成点面结合、全面开花的新农村建设新格局。15个县级新农村建设推进交通基础建设、文化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村风村规建设等配套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硬化村屯水泥路,绿化美化村屯环境,建设沼气池,卫生清洁区等。
——文化设施:建好一个篮球场、标准舞台、休闲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电子(视)室、老年(幼儿)活动中心、宣传中心长廊等。
——村风村规:制订村规民约、遵纪守法规则、道德风范标准,创建新农村“星级文明家庭”、计生五好家庭、平安家庭等。如新农村“星级文明家庭”在20个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屯启动,开展创建“爱国奉献星、遵纪守法星、勤劳致富星、计划生育星、家庭和睦星、邻里团结星、热心公益星、环境整洁星、尊师重教星、崇尚科学星”等“十星级文明家庭”活动。
(三)新农村建设产生的效应:新农村建成促进农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通过新农村示范建设,进一步规范村民的遵纪守法行为,拉近党群的距离,改变农村的人居环境,是一项凝心聚力的伟大工程,是转变干部作风、教化民风的长远工程。仅两年示范建设,就赢得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踊跃呼应助力建设。据调查,20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主要开展文化宣传演出、体育比赛、生态休闲娱乐、崇尚文明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今年春节期间,为掀起建设新农村新高潮,博白县委、县政府送十台杂技深入新农村义演。新农村示范点自发邀请杂技、采茶戏、县老年大学文艺队下乡出演等。镇、村与毗邻镇、村的农民互相开展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如文地镇文地村丹竹水屯新农村示范点组建老人业余文艺队在文化舞台演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在县政协常委、广西宝中宝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旺牵头下,永安镇城治村南面堂屯新农村示范点自投资金40万元兴建玉林市首个村级新农村大型游泳池,从早到晚,全村男女老少有了健身好去处,自由自在“泡”在游泳池里,结束小孩在大江大河游泳的不安全历史。此外,村屯与镇开展篮球、排球、象棋等体育健身比赛。这些活动在新农村的蓬勃开展,改变农村“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活跃和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群众生活的品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新农村示范建设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足够认识,建设新农村“等、靠、要”。博白县个别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存在等政府拨款扶持建设,建设前没有因地制宜做好资金筹措,或在建设过程中等待拨款资金到位才建设,造成建设进展缓慢。同时,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村屯没有经济能人倾力支撑,村民经济薄弱,筹资建设速度减缓,也存在错误认为政府奖励足够资金兴建,结果留下“半拉子”工程。
(二)“结对共建”力度不够,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缓慢。博白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交通、饮水、文化体育、农田水利、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安建设等配套建设还滞后。全县20个新农村示范点建成后,没有足够资金用于硬化公路、人畜饮水工程、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水利渠道修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等,有关部门应倾力重点从资金、人力、政策上给予支持新农村建设,尽快解决新农村建设薄弱环节问题。如宁潭镇大湾屯经济能人黄仁诗自投资金50多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5万元)兴建“农家庄园”,但入村屯2公里仍无法投资硬化,每天傍晚政府干部、站所职工纷纷散步到“农家庄园”里休闲,村干部多次找交通部门投资硬化却成泡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难题”。
(三)缺乏科学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文化味”不够浓。在20个县级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同村屯因地制宜建起新农村,但缺乏长远规划和产业规划,有些布局不够合理,建设过程中要找到乡镇城建站,请不到专业技术人员,要到县里来也难请新农村规划的技术人员。加上新农村建设没有很好结合各村屯的“历史文化特色”来规划兴建,缺乏“客家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味道。有的新农村示范点没有和产业布局结合起来规划,有的新农村示范点没有和部门挂钩起来“共建”。造成村屯建起的新农村,只依靠县、镇有关领导下来指导,或村民的意见兴建,这种由群众“土法”上马建设的规格不高,布局不够合理,“文化味”不够浓。
(四)建设新农村思想不统一,造成 “半拉子”工程。调查中,有个别新农村建设虽然列入2009年博白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但建设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建设新农村之初,没有很好统一村民及相关群众意见,影响工程建设。如沙河镇新香村香丝景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由原八届至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喷施宝集团董事长王祥林出资100万元,带动外出老板集资达200万元,在自己家乡规划筹建和改造旧村旧貌,在依山傍水的南流江畔规划建67座“农民新居”兴建别墅式新农村。在拆除旧瓦房重建过程中,遇到如何建祖宗厅与村民意见不统一,致使新农村工程停建。再如博白镇珠江村汤屋屯也列入示范点,但事先村民没有统一思想,没有协调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至今未动工兴建。
(五)“新农村”人力难请,影响新农村建设进度。由于农村大部分强壮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部分新农村难找劳力兴建,有些村屯找到劳动力,外请工资花费大,不合算,致使新农村建设半开工半停工。如双旺镇白平村小平屯、英桥镇新联村绿雾屯等示范点,时建时停,建设进度十分缓慢。
(六)新农办人员不足,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力度尚需加强。2008年博白县设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为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目前仅有一名农业局党组书记兼任,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抽调二名人员,仅有一名人员值班,下乡组织协调工作量大,人员不足,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找不到人员协调和下乡指导,难予正常开展工作,影响整个新农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与建设。
(七)新农村建设的舆论引导力度不够,助推新农村示范气氛不浓。今年5月在县电视台新闻开设“建设新农村”专栏,在一定程度上宣传博白县新农村先进典型、经验做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对经济能人、政协委员、基层群众代表、典型村屯的典型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是对外宣传气氛欠佳,引导外出老板积极投资“反哺”新农村建设,力度尚须加大。如新农村建设为何能够统一群众思想、转变民风?经济能人为何热衷“反哺”家乡投资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现象”折射我县农村广大农民对新生活的追求?等等。
(八)农村文化活动贫乏,新农村盼望文化下新农村。过去,新农村未建成,乡镇、村屯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三下乡”活动“一阵风”。现在,新农村建好舞台、灯光球场、农家书屋等,县直有关部门可以送文化、送书籍、送体育用具、送法律知识手册、送计生宣传手册、送音响影视节目等到新农村来,也可以横向、直向开展节日文艺、体育联谊等活动赛事。
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系统工程。试点建设以来,经验做法独特创新,超常规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博白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干部转变作风和民风教育的载体,是构建博白和谐的“凝心聚力工程、干部建设工程、民风转化工程”和“统筹城乡的安居亮丽工程”。为了进一步贯彻博发[2009]52号文件精神,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出下一步新农村示范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转变民风教育。新农村建设要列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议事日程,并作为县委、县政府重点推进的重点工程,更是当前和今后博白县转变民风教育的必然选择,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博白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按照博白县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的部署,新农村建设是两年刚起步建设的城乡一体化基础工程,纳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目标更明确、任务更落实、推动更有效。新农村建设是博白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排头兵的战略选择,新农村建设是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新农村建设为博白打造创业环境优、人居环境佳、综合竞争力强的北部湾新兴沿海经济区奠定基础。
(二)落实“结对共建”,奖扶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县、乡(镇)、村“三级”领导干部的德政工程,要加强上下沟通、统一协调、加强指导、强化服务。博办[2009]31号文件明确的新农村建设各单位各部门“结对共建”,为新农村落实交通、饮水、文化体育、生态环保、医疗卫生、中小学校等配套项目“结对共建”,各级领导和各单位各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农村,广泛开展为新农村办实事的良好作风。对“结对共建”扶持力度大的部门,年终评选“十大帮扶单位”和“十大反哺能人”给予表彰;对帮扶行动迟缓的部门通报批评。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都来关注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强对帮扶部门的考核力度,促进县、乡镇、村及各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争先进、有作为,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跃上新台阶。
(三)召开现场“对接会”,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找部门难、找资金难、找技术人员难”的“三难”问题。建议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县委、县政府召开一次集中解决新农村现场“对接会”,集中20个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解决筹建中的交通、水利、文化体育、生态文明等软硬设施建设的问题,现场“会诊” 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落实,切实帮扶新农村建设遇到的资金、技术、帮扶等突出问题,用超常规措施稳步推进新农村的“城乡共建”步伐。
(四)发挥“新农办”作用,助推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建议从交通、城建环保、旅游、林业、文体卫生等单位抽调骨干人员,充实到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常设机构,加强点面指导,积极协调做好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工作。
(五)提高思想认识,引导“两股”力量建新农村。两年试点示范证明,有“两股”力量可建成新农村:一是村民高度统一思想,并自发自愿捐资建设;二是经济能人带头投资兴建。群众统一思想是基础,经济能人带头是关键。这“两股”新农村建设力量是县、乡(镇)、村要抓的重点,要及时引导,做好协调、组织、策划、宣传等工作,把我县新农村涌现的“两股”力量化为各级党委、政府建设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形象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营造舆论氛围。两年来,博白县采取唱客家山歌、政协委员下乡讲座、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创新舆论引导宣传手段,助推新农村建设成为“亮丽”的民心工程。博白县新农村建设要借助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舆论宣传引导,让建设的新农村有示范有样板,让外出经济能人了解和投资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引导经济能人“反哺”家乡建设新农村。应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化先进宣传手段,抓典型、树样板、弘扬先进思想和纯朴客家村风民风,引领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使新农村的建设影响与传播深远,鼓舞人心意义重大,起到互相促进、互相渗透,有榜样可学,有经验可借,有做法可用。
(七)加快示范建设,撤销定点未建的新农村。由于2009年博白县委、县政府定出1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但至今仍有博白镇珠江村汤屋屯未动工兴建。建议县委、县政府下文撤销原定未建的县级新农村示范点,另定其他建设积极性高、新上建设进展快的乡镇示范点进入县级新农村示范。博办〈2009〉31号《关于博白县2009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目标,要求28个乡镇抓好本乡镇级的一个新农村试点示范,已有菱角、旺茂、亚山、水鸣、三滩等10多个乡镇示范建设,但发展不平衡,大部分乡镇新农村未列入建设试点。此外,加强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特别要加强新农村建设奖励资金的调度和筹集资金的科学管理,防止盲目投入与滥用,建议对县的奖励资金采取多建多拨款少建少拨款的方式,不宜对新农村建设奖励资金“一刀切”拨付;对村民集资款建立帐户管理,建立健全新农村的评价、检查、验收等规章制度,科学利用好有限的资金。
(八)开展“捐一本好书,送万册图书”进“农家书屋”活动。建议团委、妇联、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倡议我县12万名共青团员踊跃开展“捐一本好书,送万册图书”下新农村进“农家书屋”活动。同时开展“捐一本好书,送万册图书”下新农村进“农家书屋”启动仪式,切实帮助解决“农家书屋”缺书的难题,为新农村的老人、妇女及留守儿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而送去“精神食粮”,助推博白县新农村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