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环保旅游 >
以新农村建设运动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添加时间:2008-01-02 00:00    来源:点击:
    实施“新农村建设运动” 创新机制发展乡村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大规模的资金、物资和人力,单纯依靠政府不可能,大规模吸引企业投资也不现实,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贵州农村如果把劳动力组织起来并实现有序的交换,将焕发出强劲的创造力,我认为,可以提出“新农村建设运动”,以此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选择一批旅游资源富集、交通好的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区,政府负责组织专人搞好规划,派出专人加以指导并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大量的投入是通过农村居民互换劳动去解决。为使互换劳动在大范围内发展,并有利于农村行业分工专门化,政府可印制“劳动交换凭证”,并建立劳动储蓄银行,用存贷方式交换劳动或积累劳动,按较现代的建筑和生活环境要求,从更新改造住房、美化环境人手,推进规模化经营。由于受乡村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的制约,当前乡村旅游存在分散、规模小、个体经营占主体,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产品深层次开发不够,产业经济结构不健全,经济贡献小等问题。因此,以土地联合经营为核心,形成合作经营组织,综合利用乡村的景观资源和农业景观,建设乡村旅游基地,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旅游产品与服务,推动乡村旅游的规模发展。

  从要素组合的情况来看,以劳动力资本化创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具备了非常好的条件: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大量过剩劳动力。只要政府出面组织或倡导,从“营造新居”,改善住房和居住环境入手,互换劳动不成问题。二是建设使用的石、沙、灰、砖、瓦、木材等均可就地取材,成本费用低,并可以换工方式取用。三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向民族贫困地区投入的扶贫资金、民族发展资金、民政救济资金、以工代赈款、农田基金款、城乡建设款等,加上有世界银行、联合国有关组织和各种国际慈善机构、民间社团的贷款和捐赠款等,只要相对集中使用,包括政府财政专列补贴基金供农民新居建设贴息贷款,用于农户购买水泥、钢材和装饰材料等,“新村建设”的展开不成问题。四是可选择一部分有专长的、有干劲的干部,经专门培训后充实城乡建设局组成新村建设指挥机构,具体实施“新村建设”的规划设计、资金筹措和现场组织指挥、技术把关等,使“新村建设”运动开展既轰轰烈烈,又科学扎实,不流于形式。五是利用开展“新村建设运动”带动其他各项工作,刺激乡(镇)村干部“为官一任、造富一方”,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积极性。不仅政府支出成本低,而且有利于把农村的官与民都纳入为同一目标而奋斗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六是农村有大量能工巧匠和知识青年,只要加强组织和训练,可以成为“新村建设运动”中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从世界范围看,韩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韩国上世纪70年代提出在全国农村开展”勤劳、自助、合作“,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的”新村运动“取得显著成效。韩国的新村运动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目标是改善生活条件,包括修建住房、厨房、厕所,美化居住环境。第二阶段则更多面向农村,包括修桥、筑路、修建灌渠、公共推肥基地、农村公共建筑等。第三阶段直接面向经济建设,包括创办农场、林场及开发市场和开办工厂等等。 韩国的“新村运动”采取民办公助相结合方式,利用了农村大量闲散劳动力,刺激了农民需求,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韩国仅用25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起飞”,创造了“人为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