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环保旅游 >
山村“婚纱摄影”基地 比搞农家乐有市场
添加时间:2007-11-09 00:00    来源:点击:
    一条小溪,三五间农舍,一片片竹林。在温州农村,类似堂基村这样平常的田园风光很多,很多。可是,在单手村支书陈友日(缺一只手)的坚持下,自己掏钱,稍加改造、搭配,这个交通不便的畲、汉混居的小山村,却建起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婚纱摄影”基地。

  堂基村位于平阳县南雁镇,离县城有60多公里。全村有130多户人家,其中一半是畲族人。由于地处山区,田地不多,村里人大多以外出务工、做小生意为主,经济相对落后,村集体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是当地典型的“空壳村”。

  2001年,时任村长的陈友日家里来了几位在平阳水头镇开影楼的朋友,闲聊中提起村里的情况,觉得这里的环境不错,跟永嘉楠溪江有点像,容易取景,如果搞“婚纱摄影”倒可以试试。

  据他们介绍,当地的婚纱摄影都要赶到永嘉楠溪江去,而且各个取景点都是隔开的,拍不了几个镜头就要换地方,常常来不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友日觉得比搞普通的“农家乐”有市场特色,是一条农民增收的路子,值得一试,便开始在村里征求大家意见。

  可是,在村里搞“婚纱摄影”,毕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村民们将信将疑,无人敢拍板。为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陈友日就自己掏腰包,花1000多元捆了一个竹排吸引游客,留住了影楼。

  由于堂基村环境紧凑,不用东跑西颠,婚纱摄影的全部镜头都能在村里完成,不仅为新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降低了摄影成本,受到了许多影楼的欢迎。

  山还是这些山,水还是这些水,所变的只是村民的观念。初尝甜头的陈友日又和村民一起租来竹林、挂起秋千、放上“钢琴”等供新人拍照。同时召开村民会议,动员村民保护好环境,迎接游客,收取村里打扫卫生和竹林维护的费用。

  2004年村里共收入1.75万元,第一次摘除了空壳村的帽子。目前,每年有来自平阳、苍南、瑞安、文成、泰顺、温州、福建等地30多家婚纱摄影楼约计4万对新人到此拍摄婚纱照,成为浙南闽北婚纱摄影的主要基地。

  原来的畲汉混居的少数民族村,从此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2005年堂基村被评为平阳县“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先进集体;2005年获市级生态村称号;2006年第二批县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陈友日个人也被评为2004年县级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先进个人、2006年县级劳动模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