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5年,合马镇共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5095.76亩。其中:2002年度实施退耕造林1208.19亩,2003年度实施退耕造林2129.72亩,配套荒山造林660亩,2004年度实施退耕造林627.57亩,2005年度实施退耕造林425.28亩,该工程总面积中,四年共实施造竹工程3170亩,栽植柏木等其生态林种1925.76亩,主要分布在我镇沙坪、新坪、水田、街道社区、罗村、大同等村,涉及79个村民组2291户。目前,这些树苗长势良好,丘块管理到位,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全镇生态环境稳中上升,森林覆盖率已达39.67%。
一、经验
一是党政班子思想统一,认识到位,一直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培育新的财政增长点来抓;
二是认真组织,抓好规划,落实造林面积,2002—2005年,我镇已对25度以上的宜林坡耕地认真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规划,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先后共设计造林小班86个,整个栽植工作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作业;
三是强化宣传,几年来,我镇累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在人口集中的街道和村组集中宣讲100余次,出动宣传车20余辆次,召开各种会议100余次,书写标语40余条,制作宣传碑10多块,涉及宣传费用达两万余元;
四是三村捆绑四抓落实,即采取“领导挂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与群众配合主动抓、上下联动综合抓”的运行模式和机制,做到了领导标杆示范,干部职工跟着干,九牛爬坡,人人出力;
五是加大投入,着重实效,几年来,我镇共投入资金10多万元,主要用于集中管护、抗旱保苗及购买竹子专用肥,对退耕造竹部份进行集中施肥抚育;
六是狠抓培训,几年来,先后累计培训干部达600人/次,办镇村两级示范点1500亩,提高了干部业务素质和造林质量;
七是兑现政策,取信于民,做到“早检查、早验收、早核算、早兑现”,坚持农户退耕面积公开,验收情况公开和兑现金额公开的“三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八是抓好抚育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我镇在管护中不断探索出了一条“民主决策、村民自治、分散造林、集中管护、经费自筹、代表管理”的管护措施,并采取了集中退耕还竹部份进行了施肥抚育,大大提高了竹苗的生长优势。
二、效益
通过近几年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使我镇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显。
一、生态效益明显。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使我镇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39.67%,并预防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二、经济效益可观。退耕农户每年政策性收入上百万元,平均每户可收入400—500元,特别是退耕还竹的农户,农民还可以增加收入,财政也可创收。
三、社会效益显著。退耕还林后,剩余的劳动力可外出务工,特别是竹业发挥效益后,能向赤水20万砘竹浆厂输送大量的原材料,并可实现车辆运输收入和劳动力就近转移,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