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环保旅游 >
北京昌平样板:乡村旅游融入奥运元素
添加时间:2007-10-30 00:00    来源:点击: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北京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带动京郊旅游逐渐升温。地处北京市西北部、有“首都后花园”之称的昌平区把奥运元素融入到特色乡村旅游中,积极打造并向国内外推介以迎接奥运、服务奥运、接待奥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品牌,创出京郊旅游新特色。

  青山碧水、景色宜人的昌平区距北京城中心区仅30公里,将承办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为了提前做好奥运会的接待服务工作,近日,以现代气息浓厚著称的郑各庄村,以文化新村驰名的香堂村,突出原生态、享有“最美丽的乡村”称誉的麻峪房村被昌平区旅游局确立为“昌平奥运乡村旅游接待村”。

  打造奥运乡村游品牌

  “我们用奥运理念打造昌平乡村旅游品牌,从整体上拉动和提升了全区旅游收入。”昌平区旅游局局长李万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据统计,今年1-9月份,全区旅游收入为23.86亿元,名列京郊第一,接待人次1700万人;民俗旅游户发展到近3000户,从业人员上万人;乡村旅游收入9034万元,接待人次119万人。

  李万佰说,区旅游局从21个市级民俗村中确立了三个特色鲜明、接待能力强、服务规范,能充分展示北京乡村风采、代表昌平风貌的奥运乡村旅游接待村,将进一步提升昌平乡村旅游整体接待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快乡村旅游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促进乡村旅游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奥运乡村旅游接待村将代表昌平60个乡村及2000民俗户,按照国际接待水准展示昌平的民俗、民风和新农村、新农民的发展变化。区旅游局目前正在为奥运接待村配发西餐餐具,制作双语标识牌,双语宣传册,招募英语志愿者,并对他们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优化语言接待环境。

  李万佰强调说,奥运乡村旅游接待村今后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在奥运礼仪、接待服务技能、常用英语、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乡村干部和民俗户的综合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力度,以优美、清洁、文明、舒适的环境迎接国内外游客。三是要把游客的人身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四是加强对外宣传促销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打造市场平台,使农民更加富足,新农村更加美丽。

  京城休闲旅游首选区

  旅游业是昌平区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区内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明十三陵,“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十三级浮屠的辽代银山塔林、拥有“亚洲之最”称誉的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坦克博物馆、迪斯尼风格的九龙游乐园等,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环境成为昌平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昌平区旅游局除了打造奥运乡村游品牌外,今年以来还组织40余家旅游企业赴10余个重点省市和地区开展推介促销活动。先后举办了第三届小汤山温泉文化节、万名空巢老人洗温泉、民俗村过大年、北京周边旅游联合体“7+1”实效研讨会等大型旅游活动,以提高昌平旅游的知名度。

  同时还加快实施旅游重点工程项目,确保旅游质量稳步提升。去年全区确定18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2.2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建设完成5项重点工程,投资额达10亿元,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包括温都水城、肆维酒店、英达生态园二期等项目。正在建设的项目有5项,投资额为13.46亿元,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包括九华银贝水上世界环球之旅主题公园和温都水城温榆河生态走廊等。

  今年8月在首届中国旅游精品推广峰会上,昌平区被与会专家和代表一致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名区》。接近50%森林覆盖率净化了三千里的昌平大地,涵盖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现代娱乐、康复疗养、人文景观、知识博览、民俗风情、观光农业等八大精品旅游系列,成为京城休闲旅游首选之区,并不出人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