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环保旅游 >
如东农村新景象--400公里河道水环境变了
添加时间:2007-08-02 00:00    来源:点击:

      水系畅,河面清,堤岸绿,群众乐,这是笔者上周在如东农村采访时看到的新景象。去冬今春以来,如东疏浚县级、镇级和村级河道208条,全长400.4公里,完成土方556万立方米,清理河道垃圾、杂草4万余吨,植树绿化36.1万株。淤泥挖去两米深
    
  位于如东西北的袁庄镇,有幸福河、星红河等13条河道,过去被群众称之为“河床比大河的水面还高”,现在已全部疏浚完毕,清澈的长江水流进了村民家前屋后的小河。
   
  竹园村妇女缪如兰说:“前几年,一到中稻移栽时节,水就灌不上,我家只好改种旱作物,今年春天,长江水引进来之后,才恢复种水稻的。”
    
  她家东边有一条河叫沿港河,全长4.3公里,整整33年没有清淤过一次。村民呼吁了10多年,但因为没钱一直得不到疏浚。其实,在如东,像这样的河道还有不少。去年下半年,县委、县政府把整治农村水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对全县所有河道实施清除淤泥、清理垃圾、绿化河岸的目标。沿港河疏浚列入县补工程,去年年底,镇村干部分标段包干负责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难题,20多台泥浆泵夜以继日地施工,一个多月抽走了两米深的淤泥。

  让河道两岸美起来
    
  不仅要让河道发挥排灌作用,而且要让两岸美起来。结合清淤,如东将河道垃圾清理、绿化列入水环境整治的主要项目,并明文规定,凡是疏浚、清理垃圾和绿化其中一项在县里验收时通不过,清淤每立方米的3元县补就取消。如东出台的激励措施,逼着15个镇对整治河道实行清除垃圾、搞好绿化并举。
   
  在清淤施工招标时,施工单位起先对承担清除垃圾意见很大,掘港、马塘等15个镇的干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如今,如东农村凡是整治过的河道,一眼就能看出,因为水面清洁,没有垃圾漂浮物,也很少有杂草。两岸新栽的树木排成行,长出一片片新叶。
   
  镇政府出资栽树,成材了归培管人所有,但不得少一株,枯死或被人偷走,由培管人补栽。袁庄镇的做法,吸引农民踊跃保护河道绿化。镇上21.58公里的河道疏浚后,实施绿化工程,原有树木保留,缺少的补栽。镇政府掏出10万元,购买并栽了3万多株银杏、水杉和意杨苗,目前,已经吐出新绿。

  河道配备管护员
    
  河道疏浚、清洁、绿化的成果来之不易,决不能整治过后放松管理,让巨额投入打了水漂。如东县吸取以往教训,对整治河道实行长效管理,配备专职管护员。
    
  “任何村民都不得向河道倒垃圾,在河坎上取土……”5月26日清晨,岔河镇兴北村村民陈金泉听说有人违反河道保护措施,立即赶往村北河制止。今年3月,经过村民委员会推荐、镇政府批准,他走上河道管护员岗位。他的职责就是,叫停人为破坏河道、毁坏河道设施、河道绿化以及排放有害水源物质等行为,并及时清理河面漂浮物,保持河道、水面、河岸清洁卫生。
    
  去冬今春,岔河镇河道清淤动用土方达到35.1万立方米,在河道两岸新栽林带22公里,在全县最早完成河道整治任务。今年2月下旬,镇政府制定出台了河道管护职责和管护员报酬标准。镇水利站站长朱应泉与11个村的干部分别物色敢抓敢管、责任心强的农民出任河道管护员。管护四级河道,每公里每年300元,三级河道每公里每年500元,11名管护员与镇村签订了责任书,愉快地走马上任。他们不管白天黑夜,都要巡视所管辖的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