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成都通过专家组评审。按照《规划》,到2020年,北川将被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遗址观光、禹羌文化与会议休闲度假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按照《规划》,作为一个以国际化旅游小镇为目标的待建新城,北川新县城将打造“5·12”地震纪念博物馆、全球灾害论坛、西羌街、国际抗震房屋博览园等四大亮点以及禹羌广场、国恩寺、滨河区休闲旅游带、秀水湾旅游区、风味餐饮一条街、北川羌文化旅游学校、全国青少年防灾安全教育实训基地和伊锦园等八大重点。
在深入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规划组提出北川旅游发展的“345战略”体系:经过3年恢复与转型期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完成重建,旅游业全面开放,由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成功转型,旅游直接经济效益显着,产业先导效应显现;经过4年黄金发展期的高水平旅游开发,北川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间接经济效益凸显,旅游产业主导地位形成;经过5年成熟发展期的积累与改善,北川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遗址观光、禹羌文化与会议休闲度假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主导作用进一步深化,形成以旅游业为主体的合理产业结构。
在《“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及地震博物馆规划建设方案》中,北川不但被作为4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纳入其中,更以其体量大、类型全、震撼力度强、世界知名度高,在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整个“5·12”地震灾难中产生的价值极大的旅游资源,将成为“5·12”地震遗址遗迹旅游的龙头。
除了地震遗址,保护羌文化也是《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规划》提出,对于宝贵的羌族文化,应该在挖掘中进行保护、在提炼中进行保护、在交流中进行保护、在传承中进行保护。“羌族的民居、饮食、服饰、歌舞、器乐、婚俗、节庆及宗教信仰,都有鲜明的特色。通过旅游业让羌文化进入现代社会,使羌族人民的收入由此得到提高,让羌族人民通过保护羌文化而从中得益,这是长远和谐之道。”规划组专家这样说。
《规划》还创新地提出了“新北川新梦想新飞翔——震动世界之地震撼心灵之旅”的总体形象设计。规划组专家解释说,这不仅反映出北川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如火如荼的新城建设,更传递给人以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使地震造成的负面旅游形象影响降到最低。“‘震动世界之地,震撼灵魂之旅’巧妙地点出了游客前往北川参观的旅游动机,这种明确的指引性的宣传口号,不仅能反映出北川旅游的独特之处,更引导了众多未明确旅游动机的潜在游客,能有效激发人们来北川参观体验的旅游热情。”
对于北川旅游的前景,业内人士评价说,虽然地震造成了极大破坏,但是北川的旅游资源仍然丰富,尤其是出现了具有全球垄断性的地震城市废墟遗址等全新的旅游资源。今后将新出现的地震纪念博物馆、爱心公园、全球灾害论坛、唐家山堰塞湖等都可以丰富北川旅游产品内涵、提高档次、扩大影响,从而通过旅游促进北川经济发展,增加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