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指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一手抓实施,一手抓监管,确保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高效规范廉洁实施,使这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惠及广大农民,让农民得实惠、产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
4月22日—24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带领局有关人员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专家赴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万全县调研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落实情况,并沿途考察了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休闲农业企业。
“新窖代土窖,土豆变金豆,穷村走出富路子” 宗锦耀一行先后来到位于河北西北部的张北县油篓沟乡喜顺沟村和小二台镇德胜村,与正在劳作的农户、合作社负责人、村干部交谈,了解补助设施马铃薯贮藏窖建设情况、使用效果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
——传统贮藏能力普遍较低,损耗严重。喜顺沟村支部书记闫林领着宗锦耀一行来到传统土窖,往下一看,约2.5—3米深,口径75—80厘米,达到深度后左右开旁窑。闫林介绍说:“村里的土质都是粘土,要是沙土早就塌了。由于土窖空间小,空气流通差,打开木盖通风,马铃薯会冻坏;盖上木盖,里面空气又不流通。温度高时,马铃薯就会腐烂,土窖的马铃薯坏损率达25%。马铃薯出芽、表皮萎缩、腐烂时,都要消耗窖内的氧气,村民不敢下去取马铃薯,有的村民就用鼓风机吹,让窖内的空气流通起来,然后才敢下去。”
宗锦耀跟大家一起算帐。张北县平均海拔1400-1600米,属坝上高寒区,耕地151万亩,种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商品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年产马铃薯40万吨。然而2012年之前,该村乃至全县马铃薯的保鲜贮藏仍都是以农户这样的土窖为主,农户贮藏量32万吨,大约占总产量的80%,如果按25%的损失率算,有8万吨被白白损失掉,等于7万亩土地白种了。过去因为没有大型的贮藏窖,大量马铃薯因无法贮藏而不得不进行低价抛售,造成损失。
——新型窖(群)大大减少了马铃薯损失。宗锦耀一行来到新型马铃薯贮藏窖,目及之处,集中连片的贮藏窖大都建在荒山荒坡上,一个贮藏窖内有18个窑洞,可以贮藏2160吨土豆。贮藏窖的管理成本很低,窖内温度高时,就通过天窗散热,不用通过电力升温,贮藏窖的马铃薯坏损率只有5—8%,销售时间延长到4个多月,实现了马铃薯旺吞淡吐、有序上市。
阎林说,本来我们是一个穷村,现在土窖变新窖、土豆变金豆、穷村变富村。前些年,胡锦涛同志来我们村过年捏饺子。我们还建了农耕文明博物馆,村民过上了小康的日子。
“贮藏窖使每亩减损增效600多元,等于建了一个马铃薯储蓄所,多得了一季的收入,现在已是一窖难求”
这句话是张家口市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尹江研究员说的。宗锦耀一行听后很感兴趣,便与大家一起对比项目实施前后的效果。农业部、财政部农产品加工补助政策实施以来,张北县2012、2013年共建成马铃薯补助窖584座,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3.5万吨。
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一是错季增收。2012年马铃薯鲜销平均价在0.40-0.45元/斤之间,冬贮春卖增值400元,292座马铃薯贮藏窖可为农民增收700万元。2013年鲜销平均价在0.80-0.87元/斤之间,冬贮春卖1.2-1.3元/斤,按每吨增长800元计算,292座马铃薯贮藏窖可为农民增收1400万元。汇总平均可以算出,项目实施后,马铃薯贮藏增收630元/吨。二是减损增收。新增3.5万吨贮藏减损和节约资源投入(含人工)增收共计420万元,平均每吨减损节支120元。
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马铃薯贮藏窖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张北县马铃薯贮藏能力弱,企业原料季节性短缺等问题,切实改善马铃薯贮藏条件。起到了带动引领作用。带动各种投资主体参与贮藏能力建设,目前全县的马铃薯集中仓储能力由2008年的不足1万吨,发展到16.8万吨。改善了种薯贮藏条件。有效控制马铃薯贮藏期的温湿度和通风度,能够减少种薯储藏中薯块腐烂、皱缩等品质下降因素,保证一级种薯贮藏的质量和数量。延长了企业加工时间。从加工企业每年生产4-5个月到现在8-9个月。
由于农民的积极性很高,目前只是满足农民需求的10%,已是一窖难求,农民现在开始抓阄建窖。农民和农民合作社提出四条建议:一是每年提前2个月启动马铃薯贮藏窖建设工作。最好在5月前完成马铃薯贮藏窖的申报、审批、公示等一系列工作,让马铃薯贮藏窖建设农户在5月上旬动工建设,使施工期错开雨季。二是要向合作社倾斜。合作社建设指标由5座扩大到10座,甚至更多,这样覆盖面、惠及面就会大许多。三是补贴目录增加120吨马铃薯贮藏窖规格。形成了一个大型的马铃薯贮藏窖群,打造冀西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交易市场。
“一手抓实施,一手抓监管,把好事办好办实”
张家口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曹振斌介绍,他们制定了良好的项目工作流程,按照“组建机构—制定方案—技术培训—项目审批—协调指导—监督检查—项目验收—资金兑付—登记归档—工作总结”十环相扣工作法,确保项目建设扎实有序开展。宗锦耀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回应了大家的有关请求。他指出,这个项目钱虽然不多但也不少,这是中央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组成部分,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一方面积极争取扩大资金规模、实施范围,注意向主产区倾斜、向现代农业示范区倾斜、向合作社倾斜。同时要一手抓实施,一手要抓监管,使这项政策能够惠及更多的农民,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其成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让农民得到实惠、产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同时保证这个政策高效规范廉洁实施,绝不能坏了政策、毁了干部、损了形象。
宗锦耀指出,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农业只有在“接二(产)连三(产)中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围绕着农民就业增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从粗放到集约、从分散到聚集、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三个转变”,这样才能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要加强扶持政策体系、科技研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等“五个体系”建设,统筹发展粗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在品牌、研发、技术装备、产业集群等方面实现重大提升。休闲农业要围绕建设美丽乡村,规范有序发展,不能无序、低层次、同质化发展,不能乱占耕地,要以农耕文明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古朴村落为形。美丽乡村不是城市的“浓缩版”,而是新农村的“升级版”,如果都搞成给城市一样,那就不是农村了,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讯员:陈建光、蔡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