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作为博州的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已占全州总播面积的49%。近年,通过推广应用高新节水技术和良种良法配套,全州棉花单产逐年提升,植棉效益稳步提高。为充分挖掘棉花生产内部增收潜力,降低种植成本,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牧民稳定持续增收,大力推广机采棉种植模式。
一、加快培育新品种
积极选育生育期少于120天的特早熟、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前期生长势强,中后期生长稳健;株型紧凑,叶片大小适中;茎干硬;中上部结铃性好,吐絮集中,含絮好;高产优质,籽棉单产400kg/亩以上,衣分在40 %以上,绒长大于30mm,断裂比强大于30cn/tex;对脱叶剂敏感。目前,博州已选育出新陆早54号作为机采的适宜品种,但由于衣分较低,还需要进一步的选育改良,2012年高衣分型的新陆早54号选择了3000株的单株,今年采取自交混繁法进行株行的选育,预计2015年将进入大田生产。
二、制定出台机采棉收购价格标准
受州党委政府委托,2011年底,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成立了《机采细绒棉收购及存储技术规范》起草小组,确定博州纤维检验所作为该机采细绒棉收购及存储技术规范的起草单位。2012年3月31日,组织州农业局、农机局、科技局、供销社、亚东公司、中亚公司和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棉花种植大户等单位共计9名专家对机采细绒棉收购及存储技术规范进行会议审定,形成了可供企业备案发布的技术规范文本。
三、修订完善《机采棉栽培模式应用指南》
组织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讨论修订完善了《机采棉栽培模式应用指南》,确定最佳播种方式采用13cm +63cm+13cm+63cm+13cm或10cm +66cm+10cm+66cm+10cm的配置,接茬64 cm,2膜12行(膜宽2 m)或3膜12行(膜宽1.2m),株距9厘米,精量点播,1管2行膜下滴灌,理论株数19494株/亩。
四、抓好关键时节的农艺管理
一是抓好最佳播期。机采棉要求在4月20前播完。二是适时打顶。要求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原则。总果枝数达到9 — 10万台/亩即可打顶,打顶时间要提前,一般要在7月5日之前结束打顶,每户打顶时间不宜超过3天。三是脱叶催熟。喷施脱叶剂要把握正常棉田适量,过旺棉田适量偏多;早熟品种适量,晚熟品种适量偏多;喷期早适量,喷期晚适量偏多;过旺的棉田、超高密度棉田,因营养体过大,可适量偏多。一般要在9月15日前喷施结束。
五、积极引导推广机采棉花模式的应用
充分利用“科技之冬”培训、科普集市、科技集市贸易市场下乡支农服务等多种形式,对机采棉花模式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将《机采棉栽培模式应用指南》印制成册,下发到县市、乡镇、农户手中。同时,开展农业科技集市贸易市场下乡服务活动,根据全州植棉乡镇(场)集市日开展技术咨询、宣传材料发放等。
六、下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按照双向选择的要求,积极与州、县市科技局联系,积极选派棉花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服务,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机采棉种植模式技术指导,组织机采棉种植模式全面推广。
七、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改
2012年,全州收购加工机采棉的地方企业有8家,其中博乐市7家,分别是中亚、贝林、乌镇捷福、银鑫、恒昌、协力和银丰,精河县1家,为新疆惠农棉业棉种加工厂。根据2012年度国家收购政策、棉花加工质量及农民种植情况,今年有10家企业均计划实施机采棉技改,可以对机采棉进行收购加工,其中博乐市4家,分别有银博、金宏祥、市康瑞、亚东,精河县6家,分别有华棉、托里二牧场、托里、曼福、天福、天顺祥。预计,全州加工机采棉企业日加工能力可达1800吨。
八、加强轧花企业与棉农的利益联合机制
加强效益对比分析,大力宣传推广订单农业,引导棉农与企业签订收售协议,以确保机采棉种植面积与企业收加能力成正比,有效避免卖棉难和棉农利益不受损失。
2013年,全州计划推广机采棉种植模式31万亩。其中:博乐市16万亩,精河县15万亩。截止目前,全州种植机采棉模式38.6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25%。其中:博乐市21万亩(达勒特镇10万亩、乌图布拉格镇3.2万亩、贝林哈日莫墩乡7.8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31%;精河县17.6万亩(大河沿子镇7.2万亩、托里乡4万亩、八家户农场4万亩、茫丁乡2.4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17%。全州累计引进大型机采棉播种机482台,采棉机21台(另,今年预定12台)。预计机械收获10万亩。全州棉花加工企业已与农户按照低于市场价0.4-0.5元/公斤签订机采棉收购订单10.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