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农业创新 >
美好乡村建设成为安徽政协全会热点话题
添加时间:2013-04-11 10:48    来源:点击:

  “要注重挖掘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体现村庄个性魅力,使美好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

  在近日召开的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美好乡村建设成为委员热议的话题。

  对美好乡村建设这个前沿性的课题,委员们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也大声呼吁,在这股建设的热潮中,务必注意几个误区:脱离实际,赶进度,脱离实际搞超前发展,甚至是破坏性发展;单方面用力,美好乡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不能单打一,只注重经济,或只注重文化、农业、工业某一方面;照抄照搬别人的路子;主体缺位,忽略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采取行政命令的手段,强调整齐划一而不兼顾实际;热衷于工程项目建设,忽视设施建成后的运行维护和长效管理。

  九三学社安徽省委调研指出,要防止重村容改变,轻农民素质提高的现象。要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营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重视农民的文化知识、公民素质及创业创新等方面的教育,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好乡村建设要求相匹配。

  民盟安徽省委副主委韩卉说,民盟先贤梁漱溟先生在20世纪上半叶就指出,“中国的文化之根在农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不同的农村社区具有不同的社区文化,俗话说农村“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讲的就是农村社区文化的差异。农村社区文化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安徽省工商联则建议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乡村美好建设,提出政府对此应当有政策鼓励,并按照村民自治原则,向民企出售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经营权,由民企有偿开展幼儿园、便民超市、公交站、垃圾收集点等经营活动。鼓励开展“村企结对,共建美好乡村”活动。坚持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共同发展,以“一企一村”、“多企一村”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互利共赢。

  委员们特别提到,美好乡村建设一定要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委员们还通过大会发言、小组讨论、提案等方式,在宣传教育、规划、城镇化建设、土地流转、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制度改革、生态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

  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与会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长李斌将韩卉委员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大会发言批给分管副省长,要求在工作中吸纳意见,并专门要了省政协大会发言的全套材料。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则批示给省委秘书长和研究室主任:一要保护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二要及时调研,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避免个别问题变成面上倾向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