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有界 土地无边
添加时间:2008-07-21 00:00 来源:点击:次
村庄有界 土地无边
佛山高明区用发展工业园的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来源:南方农村报
□本报记者 肖建 实习生 霍丽敏
七月初夏,是传统农业的“双抢”大忙季节。但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崇步村委会杨朗村小组今年却有些不同,农户正忙着盖新房,一派热火朝天。通常,这是八月十五秋收后的景象。村小组长严松元一边支应着建筑工人,一边听着粤剧唱片。他美滋滋地说:“我今年终于松了一口气。”55岁的严松元去年将家庭承包的5亩土地全部流转出去,每亩每年净收入1000元。杨朗村小组173户农户,耕地面积920亩,去年底流转土地480亩,涉及包括严松元在内的130户农户。
从2004年开始,高明用发展工业园的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地值不断升高,引进大企业入园从事现代农业成为当地农村的一种潮流。
农民自主推进现代化尚不成熟
“除了引进农业大企业外,本村农民能否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土地上自己推进农业现代化?”7月9日下午,崇步村支书仇德舒对这个问题不假思索地回答:“在本村目前仍不具备这个条件。”仇德舒说,“像我家一样只有老人在家的农户在崇步占绝大多数,种田不要说发家致富,能否种得下去都成问题。”
仇支书进一步解释:一是高明是工商业发达地区,村中45岁以下村民几乎全部从事工商业,无人耕田致本村农田弃耕面积接近1/3;二是现代农业需要高投入和专业知识。
仇支书还以入园经营的企业为例介绍,新湾农业有限公司在崇步村首期租地330亩,投资300多万元种植皇帝香蕉,租期15年,每亩年租金1000元,3年递增10%。仇德舒将种植皇帝蕉的效益逐项列出,每亩60株,每株35公斤,每公斤收购价2元,每亩产值4200地,去除种植成本600元,土地租金1000元,纯收入为2600元。对农业而言,已经是较高的效益了。但这种效益也是规模越大越显著,农户承包的3-5亩地就算每年每亩纯收3000元,也不如在高明区打工赚得多。要扩大种植规模来增加效益,也意味着投入和风险增大,普通农户承担不起,也不愿冒这个风险。
在崇步村租地的还有一家公司名为安祖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租地近200亩,种植兰花、红掌等温室花卉。该公司专业性强、资本雄厚,而且有丰富的营销经验。由此可见,今天从事现代农业是有门槛的,靠种三五亩地将雪球滚大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政府搭建平台,集体流转土地
在高明区的现实形式,就是用工业园的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2004年,区政府开始筹建现代农业生态园,西安崇步中心区率先起步,总面积19500亩,覆盖新岗、潭朗、崇步3个村委会、20个自然村的土地,由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了1400多万元,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要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4年后的今天,近两万亩传统耕地被改造为基础设施雄厚的现代农业基地,耕地的年租金每亩从4年前的120元推高到现今1000元。
在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后,采取“政府搭建平台、集体流转土地、企业承包经营”的模式,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现代化的农业大企业流转,以提高农村土地经营效益。
崇步村耕地总面积6200亩,目前只是租出700亩,其余耕地仍然由农户承包。7月8日,崇步村两委干部到顺德区参观现代农业和招商。该村计划每户仅留8分自留地,其余全部出租。村两委还希望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引导村民转产并学会现代经营方式。
愿否流转应尊重村民意愿
“仍有少部分村民不愿意土地流转,这是招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村两委成员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个情况。
原则上,土地流转的方式有集体流转和承包者个人流转两种。实际工作中,后者并不可行。大企业承包土地最少以百亩计,一个外商要面对数百农户开展谈判,操作难度太大。为此,对外招商和审批集中在两个机构:一是村委会;二是明城镇成立了高明区文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该公司租赁农民土地,再由公司转租集中的土地给农业龙头企业。
“最好是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急于求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实现的形式不宜单一,除了吸引有实力的外资企业,也可以通过将农民组织起来,用专业合作社的方式集约经营,对于为数不多愿意单干的农户,应予尊重和保护。在高明区与当地干部群众接触,笔者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