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聚焦三农 >
沈丘农民赶时尚网上卖出高价粮
添加时间:2015-07-02 11:14    来源:未知点击:

  “俺仅在‘农网’上发布了一个信息,就以每市斤1.35元的最高价,将自家今年新产的18.2万公斤优质小麦全部以竞拍的高价售出了!‘这互联网+’可真是神奇呀!”昨日,沈丘县周营乡孔营村的种粮大户王守书兴致勃勃地说。
  去年秋季,王守书在县农发行的“惠农金融”的资金帮扶下,流转土地300余亩,从事优质高产粮的种植生产。去年种麦时节,在品种选择上,他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强筋小麦品种,采取了宽行宽幅、种肥同播科学先进栽培技术,精心照管心爱的“麦宝宝”。今年“三夏”收割时,亩均小麦竟然达601公斤,共计收小麦18.2万公斤。
  麦收后,王守书所在村子的粮农们,仍按惯例以每斤1.14元的价格将小麦卖给当地的“粮贩子”。而此时的王守书却又打起了自己心中的“小算盘”。他想,与其把这么多的粮食卖给当地的粮贩子,让别人赚钱,倒不如利用自己学习掌握的“互联网+”这一“高端”科技,把小麦“搬”到网上促销。于是,他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自家新小麦即将上市销售的信息,经过加“V”认证,及时发布到“农网”上。没料想,很快省内有好几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并分别向他曝出了高于市场10%以上的收购价格。
  后经网上一番热烈竞相拍价和双方面对面“验货”协商,他便以每市斤1.35元的价格,将18.2万公斤新小麦全部出售给了郑州一家粮食深加工企业。这样,王守书用“互联网+”卖小麦比其他村民多“种出”7700余元。
  王守书通过上网,将粮食拍卖出全村最高价的消息,很快在孔营村引起了一场“小风波”。紧接着,村里有两家种粮大户经过王守书的指导,在网上成功卖出了小麦,也“种”出了一笔可观的现金收入。
  据悉,目前,在该县农村,已有不少像王守书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始学习上网,并计划在未来的现代农业营销领域利用“互联网+”,上网经营更多更好的优质农副产品,以此赚取更大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