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聚焦三农 >
农产品跌多涨少 助推CPI趋降
添加时间:2013-07-26 15:37    来源:点击:
    “春节期间带皮猪肉还能卖到15元到16元/斤,现在最好的带皮猪肉也就13元。”昨日在上海樱花路菜市场采访时,猪肉摊主王茂刚一脸苦涩告诉记者,每年3月到8月是猪肉消费的淡季,加上今年又有漂猪事件和禽流感,很多人都不吃猪肉了。

  事实上,猪肉价格从春节过后就掉头向下,食用油价格也出现三年来首降,蔬菜价格则随天气转暖供应充足。记者近日在上海各大农贸批发市场和超市采访时感觉到,今年以来CPI保持温和平稳态势,与农产品及食品价格“按兵不动”、“不升反跌”密切相关。而未来三、四季度,CPI还可能稳中趋降。这或许也是本轮农产品价格大跌中唯一的利好。

  猪肉价格低迷不振

  记者从王茂刚处了解到,以前他一天能卖掉150公斤猪肉,现在能卖掉100公斤就“谢天谢地了”。而和他处境相同的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猪价低迷已影响到了养殖业。一些生猪养殖户向记者反映,猪肉价格已经接近成本价,再跌下去自家圈里的猪就等于“白养”,甚至“越养越亏”。

  多家机构近日预测,由于食品价格的整体趋稳,4月份的CPI涨幅或低于2.5%,将与3月持平或略高。在中国CPI构成权重体系中,食品占了34%,而猪肉又是食品分类中最重要的子项目,约占CPI整体9%的权重。因此,猪肉价格的低迷将明显影响到上半年CPI的走势。

  猪肉的养殖供应还存在“猪周期”现象。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一位南汇生猪养殖户也告诉记者,过去养猪一般3年一个周期,赚一年、平一年、亏一年。只是近年来,猪肉价格变化周期越来越短,波动性也越来越大,比如这次的猪价下降就呈现出下降快,跌幅大的特点,这是近几年难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