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培养职业化农民解决无人种田难题
添加时间:2013-07-11 08:57 来源:点击:次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韩洁、娄辰、朱薇)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出现“空心化”,明天的中国谁来种田?针对这一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国家创造环境,引导传统身份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将成为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说。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鼓励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张晓山说,所谓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是能够满足农村出现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需求,如经营家庭农场的专业种植能手,或者是种粮大户。
“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是,新型职业农民除了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同时也是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承担者。”张晓山说。
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使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移。过去30多年,中国有数亿农民进城打工,农民工数量已近2.6亿人。2011年末,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从乡村流向城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短缺和传统村落的衰败,许多村人口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年轻人离开农村后大多不愿返回。
两会上,九三学社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农村宅基地面积每年以1%的速度增加,却有四分之一的住房常年无人居住。农村常住人口每年以1.6%的速度在减少。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金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洪民最近在当地4个村庄研究发现,村里50岁以上的占57%,45岁以下的壮年20.4%,真正以农为主的不超15%,如果只按男劳力计算,不超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