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宇
芦笋,又名石刁柏,是一种营养保健型高档蔬菜,含有天冬酰胺等18种氨基酸和包括硒、锌等微量元素在内的15种矿物质元素,其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含量均高于一般的蔬菜和水果,具有极高的营养食用价值。
芦笋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紧俏,供不应求,在我国市场也日益畅销。芦笋在我国规模化生产虽然只有二三十年时间,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栽培面积逐年上升,鲜笋产量不断增加,产业化规模持续壮大。2008年我国芦笋面积发展到150万亩,占全世界的40%,产量占世界总量的60%。目前我国芦笋产业规模已经列世界第一,年产值超过100亿元。芦笋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单一蔬菜加工贸易品种,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由于芦笋生产集约化程度高,近年来我国芦笋产业发展越来越趋于园区化。
芦笋产业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提高产品和技术的科技含量。美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传统的芦笋研究强国,它们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研究体系。在我国,芦笋属于舶来品,产业发展较晚,科研工作更是最近十几年才刚刚起步。2010年,中国园艺学会芦笋分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会员大会,同年,农业部首次将芦笋单列于其它蔬菜之外设立了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芦笋产业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科技部将“芦笋茎枯病致病机理研究”列为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前期项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发起并主持了由中国、美国、意大利三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芦笋基因组计划国际合作项目“芦笋基因组测序分析”。
科研的投入大大加快了成果的产出,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继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完善的芦笋种质资源圃,保存各类芦笋种质资源数百份;初步建立了中国自己的现代芦笋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性系杂交芦笋新品种“井冈701”、第一个四倍体紫色芦笋新品种“井冈红”和全雄品种“井冈全雄”。制定了第一批3个国家芦笋行业标准。按照有机农业标准在上海孙桥和江西南昌建立了有机芦笋生产园区,已获得欧盟有机认证。深入研究芦笋深加工技术,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如芦笋茶、芦笋酒、芦笋汁、芦笋干、芦笋保健品等相继被研发出来并逐步投向市场,大大延长了芦笋产业链、壮大了产业规模。针对我国西北沙化区和沿海盐碱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和低种植效益,积极探索芦笋对于治理生态和发展经济的高效种植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随着我国芦笋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学研究的异军突起,中国芦笋产业和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第13届世界芦笋大会将于今年10月首次在中国召开。预计将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代表参加学术研讨和产业交流。在大会召开的同时,还将举办第一届南昌国际芦笋产业博览会。中国芦笋产业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良机。要以此为契机,学习借鉴国际同行的先进技术,全方位展现我国芦笋最新科研成果,积极承接世界芦笋生产与科研大转移,打造推介中国本土芦笋品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贸易,助推中国引领全球芦笋科研、生产与消费。
(作者系江西省农科院巡视员、中国园艺学会芦笋分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