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魅力乡村 > 行政村庄 >
广西演绎乡村“变奏曲”:家园靓丽农民“生财有道”
添加时间:2018-09-12 18:03    来源:中国农村网点击:

  

广西演绎乡村“变奏曲”:家园靓丽农民“生财有道”

  资料图:广西河池市南丹县芒场镇巴平村盛产优质大米,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推动下,当地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富硒水稻种植6000多亩。图中中国乡村梦是用富硒墨米种出来的图案。广西乡村办

  

资料图: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平江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文化等产业,打造“春看桃花夏采莲,秋有油葵冬落樱”的生态特色景观,吸引游客。 潘金强 摄

  资料图: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平江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文化等产业,打造春看桃花夏采莲,秋有油葵冬落樱的生态特色景观,吸引游客。 潘金强 摄

  

资料图:位于南宁市南阳镇施厚村的花雨湖生态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七彩花海景观。 卢炳有 摄

  资料图:位于南宁市南阳镇施厚村的花雨湖生态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七彩花海景观。 卢炳有 摄

  

8月27日,游客在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古岳坡观光。 黄艳梅 摄

  8月27日,游客在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古岳坡观光。 黄艳梅 摄

  

广西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引进合作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660户农民发展养牛和种植牧草致富。图为8月27日,企业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情况。 陈冠言 摄

  广西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引进合作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660户农民发展养牛和种植牧草致富。图为8月27日,企业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情况。 陈冠言 摄

  

8月27日,南宁市南阳镇施厚村农户在分拣包装火龙果。 陈冠言 摄

  8月27日,南宁市南阳镇施厚村农户在分拣包装火龙果。 陈冠言 摄

  中新网南宁8月29日电(记者 黄艳梅)走进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天堂村巴兰坡,村里村外、屋前屋后都穿上了花衣,芬芳扑鼻,乡愁韵味浓厚。村民每天生活在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的金花茶环抱中,拥有着别样的幸福感。

  巴兰坡因为一朵金花而改变。从前,村民以种植水稻、玉米、花生为主,但由于山多地少,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务工。2014年以来,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巴兰坡投资5亿元打造金花小镇休闲农业示范区,村庄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村民驶上脱贫致富快车道。

  村民黄秋娇一家有20亩地,以前种西瓜、玉米,收入不稳定,农产品销售没保障。自从家里土地全部流转给公司种植金花茶,仅仅是土地租金一年就超过两万元。目前,她已在金花茶基地工作3年,每月还有2000多元工钱,对于现在的收入她称很满意。

  时下正值火龙果的采摘季,位于南宁市南阳镇施厚村的花雨湖生态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生机盎然。示范区规划总面积32093亩,以花雨湖及古岳文化艺术村为中心,采用政府搭台、企业为主、群众参与、产旅一体的模式,经过三年建设,形成了以红心火龙果、四季蜜芒和奶水牛养殖为主的主导产业,同时建成了七彩花海、开心农场、水上乐园、儿童科普乐园等旅游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成效明显。

  施厚村古岳坡是壮族文学艺术家古笛的故乡。古笛先后为经典民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漓江谣》等作词。如今,在南宁市巴弗罗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打造下,古岳坡既保留有原生态的壮族传统建筑,又有现代乡村音乐厅、地中海民宿、民歌传习馆、民俗文化展示厅等,还吸引了十余位艺术家入村建立创作基地,成为乡土气息与现代风情融合的文化艺术村。

  自2013年初广西启动声势浩大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以来,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在壮乡各地徐徐展开。广西官方规划用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阶段,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绿水青山释放出生态红利,实现全区人民脱贫致富。

  5年来,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推动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办常务副主任冯俊英说。

  冯俊英介绍,目前,广西初步建立起村收镇运县处理村收镇运片区处理和边远乡村就地就近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农村保洁员队伍稳定在17万人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基本覆盖。此外,107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行政村通畅率达99.8%。广西完成了13.5万个村屯绿化项目建设,森林覆盖率、植被生态质量和改善程度居全国前列。

  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因地制宜的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在广西行政村落地开花。广西农村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大量涌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产业富民效果明显。

  截至2017年底,广西有家庭农场7413家、农民合作社4.4万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2家、市级2000多家;累计建立农家乐近4800个,乡村旅游点1320个,规模休闲农业园756个,近三年接待旅客、产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广西蔗糖、蚕茧、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产品产量居中国前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年均增长9%以上,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如今,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成为广西一张靓丽的新名片。近年来广西农民工返乡人数不断增多,形成回流潮,回乡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成为越来越多返乡人员的共识。

  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我就被中国农村的美丽深深吸引。现长居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的卢森堡退休警察尼可,今年3月到宜州刘三姐镇乍洞村帮忙种植百香果,一干就停不下来,还成为了这个贫困村的洋助理。他说,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将有无限的可能。他想和大家一起努力,见证村子的美丽变身。

  广西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打造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升级版,探索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把农村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的成果。冯俊英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