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统筹城乡的理念,坚持聚居点规划建设到哪里,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就配套到哪里,努力改善聚居点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快城乡道路网络化建设。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包工头”和城镇个体工商业主等为家乡道路建设奉献爱心,全县群众捐资7300余万元,新建农村公路685公里,基本建成城乡联网路及断头路427.2公里,乡镇道路硬化率和公路通村率均实现100%。二是加快城乡水利网络化建设。坚持大中小微并举,全县整治病险水库7座、病险塘163口,全市投资额度最大的熊包梁供水工程开始试供水。全县动工各类水利工程936处,新增蓄水70万方,有效灌面0.82万亩,恢复和改善灌面1.81万亩。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88处,解决了5.5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三是加快城乡信息能源网络化建设。完成了大坝35KV、寨坡110KV输变电站基建工程基本完成,加快推进杨坝35kv变电站、流坝220KV输变电工程、红塔新区电力线路搬迁。新建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发射基站9座,村通讯信号站40个,新增移动电话5万部,85个行政村实现宽带互通,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实现全覆盖。
四、适应城乡服务均等化要求,统筹推进农村公共服务
建立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着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一是配套服务设施。依托村级组织活动阵地,推行“1+6”模式,进一步完善聚居点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合调解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农家购物中心。全县522个村均高标准建村级组织活动室,建农村敬老院6个,设立村级商业网点1230家,在农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28个,让聚居点群众真正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二是健全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职能,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定点联系产业基地和农民技术协会开展技术承包。引导北牧南江黄羊集团、金星物流、槐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在农村开展技术咨询、劳务、农机、农资配送、病虫防治等各类服务,逐步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优化服务质量。县财政每年对已建成的聚居点预算2-5万元的专项运行管理经费,专项用于聚居点保洁、绿化、管护、调解等自我管理和服务。针对聚居点环卫、治安、物管等管理力量薄弱的实际,率先在槐树村、黑池村探索设置新风倡导员、治安巡逻员、矛盾调解员、物业管理员、权益维护员、清扫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进一步提高聚居点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