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理论前沿 > 论文在线 >
李金芳:"大学生农民工"带来新课题(1)
添加时间:2013-08-16 13:39    来源:未知点击:

    对于持有大学文凭的农民工而言,他们的工资往往并不像外界传闻的那样“超过硕士生”。因为农民工的工资并不取决于学历高下,而是取决于体力劳累程度、技术水平或用工的稀缺与否。动笔杆子的“大学生农民工”,技术水平并不高,又无法胜任工资较高的重体力劳动,从事的往往以收入较低的服务业居多,自然收入不高,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更大。从上学时的“天之骄子”变成毕业后的农民工,心理落差亦可想而知。
    而这也致使很多农村家庭陷入这样的“围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的孩子努力读书,不负众望考上大学,但父母含辛茹苦供子女读完大学后,却发现这些作为“农民工二代”的大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从事与上一代人类似的工种,甚至工资还远不如自己的父母。
    与此同时,“大学生农民工”在升入高校时,往往已经进行了户口的迁徙。毕业后,他们在农村的许多旧有利益,如宅基地、农田等往往已经不复存在,没有退路可言。而无法融入城市的他们,既失去了作为农民的相应保障,又没有得到和城市职工一样的住房、医疗及社会保障。
    不过,我们也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想问题,在当今社会,上大学已经不是实现个人梦想的“独木桥”。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农家子弟而言,考取技师学校,成为当下紧缺的高级技工,也是一条改变人生的道路。
    事实上,相对于过去的农民工而言,拥有大学文凭的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这是过去农民工群体中鲜见的。对于企业而言,不仅需要引领发展的科研技术人员,更需要大批成熟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正在不断充实到生产第一线的“大学生农民工”,也将使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发生改变,最终使得“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助推剂之一。
    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农民工”的技术技能培训。这群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农民工,通过培养和合理安置,发挥潜能,人尽其才,不仅可以转变成一支当下稀缺的高级“蓝领”大军,甚至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支撑内需消费的新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