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综合资讯 > 政策法规 >
添加时间:1970-01-01 08:00    来源:点击:

   我国农民工群体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普遍规律。许多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快速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基本国情出发,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积极解决农民工就业和生活问题,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他们自身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主要贡献集中在五个方面:

  为农村增加了收入。 农民工的务工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收入结构, 提升了农民工及其家庭的消费水平, 尤其是“打工一人, 脱贫一户”, 为新一轮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业一人, 脱贫一拨”, 为振兴乡村提供了新生力量。

  为城市创造了财富。 农民工是我国制造业、 建筑业和一般服务业的主力军, 从业人数占建筑业总人数的81.8%、 制造业的73.6%、 物流餐饮等一般服务业的67.4%。 农民工是我国人口红利的主要承载者, 以劳动力的低成本使我国制造业、 建筑业保持了比较优势。 从汽车制造业看, 一线组装岗位70%以上是农民工, 手机、 电器制造也是如此; 从建筑业看,5000万名建筑从业人员中,4000万人是农民工。 农民工进城促进了第三产业,尤其是家庭服务、 快递、 外卖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农民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功不可没。

  为改革开放增添了活力。 农民工流动就业蕴含着深刻的经济体制变革因素。 我国的农民工率先自主选择就业, 冲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 直接推进城市统包分配的传统劳动用工制度的变革, 使计划经济下的 “一厂定终生” 向市场经济下的 “一技养一生” 快速转变, 实现了我国主要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 形成了双向选择的全国劳动力大市场。

  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独特作用。 我国农民工人数众多,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劳动争议时有发生, 但劳动关系总体稳定。 这得益于我国党政主导、 多方协同、 快速处置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独特优势,也得益于很多农民工在获得自身发展过程中, 对 “劳资两利” 政策的充分理解与贯彻。 这被世界上许多国家认为是协调劳动关系 “中国经验”。

  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中国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和有技能的农民工正在组合起来, 成为“一带一路”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技工走出国门, 在需要他们的地方施展技能, 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工人技术提升。 可以说哪里有中国企业, 哪里有合作建设项目, 哪里就有农民工技工的贡献。

  知晓天下农经事,关注农民生产生活。想知道更多关于三农的最新资讯吗?敬请登录注册成为“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会员,农经好帮手,致富奔小康。

  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是由金政互联·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联合全国50多家企事业机关单位共同组成,该中心专注并致力于国家重点三农课题调研和惠农项目反馈工作,对社会热点、焦点三农现象等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三农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三农信息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工作,采集与发布三农资讯工作,开展涉农维权援助工作,提供三农信息化方面有偿服务等工作。

  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欢迎您的加入,让我们携起手来情系三农,共同奔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