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采访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几位农民"致富能手",聆听了他们的致富经历,感受颇深。
种田就种规模田
李全国,是清泉镇双桥村二社人,为了找到一条适宜当地马铃薯生长的科学种粮新路子,他常年深入田间地头,详细记录,并率先通过出租、代耕代种等形式,流转土地5000多亩,流转土地用于连片种植马铃薯。使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推动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迈进。他率先在自家土地上引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中耕培土、叶面喷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实用新技术11项。从2007年开始,李全国不仅把自家的12亩承包地全部种上了马铃薯,还承包了同村的600亩土地种植马铃薯。大规模种植马铃薯让他尝到了甜头,他说,他今年经营的土地面积从1300亩扩大到2200亩,横跨两个村庄。而他经营这些土地的年收入也将随之从20万元增加到50万元左右。在当地,像李全国这样承包别人土地种植马铃薯的还有27户。
搞好技术挣大钱
吴志忠,陈户乡人。20多年前,因家贫辍学,他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到阿克塞石棉矿务工,从矿工、装卸工、司机干起,经过10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办起了自己的石棉矿点,不料却在波动的市场中赔掉了辛苦赚来的积蓄,还欠了外账。2004年,吴志忠以敏锐的市场眼光以及对家乡牛、羊资源优势的深入认识,投资160万元,购入优质羊300多只,创建了集种植、育肥、牛羊繁种、肉类加工为一体的高标准综合养殖场,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他实行暖棚舍饲育肥、工厂化养殖、畜禽疫病综合防治及检疫、胚胎移植、冻配改良、秸秆青贮氨化、畜产品保鲜贮运、集约化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等近20项先进实用技术,几年下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近几年来,在他的倡导和企业的辐射带动下,陈户乡以"小规模、大群体"模式的养殖业蓬勃发展,已建成西门、王城、陈户、范营4个千亩以上优质饲草种植基地,建成王城七社、范营四社两个专业养殖示范社,组建新越农牧专业合作社、兴旺养殖专业合作社,全乡修建高标准暖棚羊舍500余座,羊只饲养量达6万只、牛饲养量2000头,全乡草畜产业逐步由"粗放型"向"规模型"转变。现在,吴志忠的养殖场已成为全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点,他的科学养殖模式和经验,正成为千家万户学习的模板。
坚定不移搞创作
周玉梅从上小学起就迷上了画画和剪纸。高中刚上了一年,因家境贫困辍学,但对民间艺术独有的痴迷让她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1988年,她被招收到县文化馆办的书画社,学习绘画、烙画、剪纸等民间工艺美术,从而走上了艺术之路。1993年,她到县烙画工艺美术厂工作,期间潜心学习、大胆实践,和工友们创作的烙画产品两次蝉联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展评会最高奖--天马奖。1997年,烙画厂改制,周玉梅下岗了。下岗后的周玉梅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自己钟爱的《红楼梦》剪成连环画。自此,她完全沉浸在《红楼梦》的世界里,反复研读原著,揣摩人物,力求每一幅作品都精益求精。就这样,她剪了5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每天忙碌到半夜三更。手上磨起的老茧掉了一层层,剪刀用坏了一把把,蜡光纸用掉了2000多张,终于完成了一套16开大小,共506幅,总长225米、面积88平方米的《红楼梦》剪纸连环画,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2003年6月,她的剪纸连环画《红楼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同年7月,她带着这部作品参加了甘肃省首届文化博览会,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获得"全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百合花奖"银奖。如今,她的剪纸技术每年可给她带来数万元甚至10多万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