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三月,杨柳吐絮,新茶献绿,正值春风又绿江南岸时节,2月26日,湖北省宜都市迎来了由科教司副巡视员郭立彬带队的农业部“百乡万户”调研组。调研组一到宜都,来不及洗去旅途的劳顿,在听取市委、市政府落实惠农政策、春耕备耕、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情况汇报后,马不停蹄、走村串户、下田上山,10天时间足迹遍布陆城、红花套、高坝洲、潘家湾、姚店、枝城、松木坪等7个乡镇,政策宣讲在南冲、吕家坳、梁山、潘家湾、南桥、红花套、渔洋溪、大堰堤、全心畈、金岗岭、黄莲头、回龙垱等12个村。与农民群众手他拉手、心连心,听取了海华百合、梁山蔬菜、红花柑桔、禹家坪茶叶、雄心茶叶、金果果粮油等6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心声,走访专业大户16户,完成调查问卷151份,慰问贫困户4户。所到之处,春意盎然。
解读一号文件 春风拂万家
党的十八大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今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是中央出台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第十个一号文件, 农业政策的落实情况是此次调研组关注的重点。
近几年来,宜都市不折不扣地落实各级出台的农业农村政策,把落实农业政策作为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2012年,全市各项涉农补贴资金高达 6194 万元,全面实行“一折通”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兑付资金 2117 万元,惠及 7.75 万农户,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880 万元,落实林业补助资金 642 万元,兑现农作物良种补贴 366 万元,落实家电、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 1893 万。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调研组每到一处,都要向干部、群众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传达中央关于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经营主体等支农、惠农新政策,仔细询问基层干部、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农民关于农业政策的落实情况。调研组得知宜都市农民零负担,中央惠农政策直达农户,农民发展农业生产信心百倍,十分欣慰。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和宣传 ,如同和煦春风,吹拂着宜都千家万户。
关注增产增收 农民信心百倍
农业是否增产、农民是否增收是调研组十分关注的问题。
2月28日一大早,调研组一行早早来到吕家坳村委会,与村民代表亲切地聊了起来。吕家坳村是我市高山茶叶生产大村,全村茶叶面积3700亩,茶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郭副巡视员一行仔细询问 “你们今年增收有什么打算?” 吕家坳村党总支书记章燕答到:“一是增施有机肥,提高茶叶品质,争取每斤高档鲜叶增加5—10元;二是逐步建设茶园机耕道,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3月1日,调研组一行来到潘家湾土家族乡南冲村海华百合专业合作社,在白合种植基地里,扒开覆盖的泥土,看到百合地里已长出一寸多高的黄黄嫩芽,郭副巡视员十分欣喜。他热情地与农民聊了起来,合作社理事长邓海州向调研组的成员算起了对比帐。“我们这里原来以种植玉米为主,每亩产量1200斤,每亩收入1500元左右,每亩成本要1000元,纯利也就在500元左右。现在种白合每亩产量2000斤,每斤收购价4.5元,每亩产值9000元,扣除每亩成本2000元,纯利 7000元,效益是原来种植玉米的14倍。”
南冲村党总支书记李全林也在一旁介绍: “百合种植已成为我村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项目,我村党总支一定做好服务,力争发展百合3000亩,建成一座年产200吨百合干片加工厂,将为社员增加收入170多万,实现加工产值240多万,让百合真正成为山区人民致富的金疙瘩。”
在南冲村种养大户易建华家里,郭副巡视员亲切地问道“今年,你家增收有什么打算?” 易建华答到“我今年准备多养生猪200头,增加收入4万元”郭副巡视员一行听完十分满意,祝福他早日致富奔小康。
3月2日,调研组成员来到红花套镇南桥村赵忠新家中,赵忠新是远近闻名的柑桔种植大户,每年生产精品柑桔收入高达8—12万元,女儿女婿经营水泥预制厂,每年收入高达20万元,全年家庭工、农业纯收入可达30万元,郭副巡视员一行听后十分高兴,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力争实现年纯收入50万元。
3月6日,调研组一行来到全国种粮大户曾凡贵的合作社里,仔细算起了种粮成本账和合作社的收入账 ,曾凡贵向调研组一行介绍了今年的增收打算,在去年种粮3000亩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流转土地2000亩,种粮规模达到5000亩,种植加工纯收入达到30万,比去年增加10万元。
2012年,宜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15元,比上年净增1264元,增长13.8%。
2013年宜都市市委、市政府出台1号文件将采取多种手段、多项措施促进农民增收,计划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12300元,比去年增加18%以上。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路径春光明媚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青年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出现老龄化、低智力、兼职化的现象。70后、80后从事农业的人数在农村所占的比例不到1%,谁来种地、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调研组最为关切的问题。每到之处,调研组都要问计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合作社理事长,特别强调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共同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路径。
2月27日,调研组一行来到枝城镇全心畈村周宇翔无公害蔬菜基地里调研。今年26岁的周宇翔毕业于武汉工业学院,经过一番创业获得了第一桶金,他毅然回到农村流转土地260亩,建起钢架大棚30亩,办起了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做起了职业农民。他立志要在发展生态农业上闯出一片天地。郭副巡视员一行充分肯定了周宇翔的勇气和魄力,并承诺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在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上给予大力支持。
3月6日,在雄心茶叶合作社,调研组一行与23岁的大专毕业生、合作社理事长尤强交谈了起来。尤强说道:“我愿意做一名职业农民原因有三点:一是原理事长曹光新的精心培养,大胆使用,我要感恩;二是从事农业的青年人越来越少,危机面前必然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我想捷足先登;三是我的父辈一直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收入不错,也很受人尊重,我想子承父业,做一个新型的‘农二代’,我也深知做一个新型‘农二代’还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你想从哪方面得到培训提高?”郭副巡视员一行问道。“我想从经营管理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上得到培训提高”尤强答到。“我们一定让你的需求得到满足。”郭副巡视员承诺到。
宜都市以农业部确立为全国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为契机,先知先行,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力求在认定管理办法和政策支持体系上创新,在土地流转、项目扶持、生产补贴、技术服务、小规模贷款、农业政策保险、外出考察等方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出台了《宜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计划今年依托全市农业培训资源,重点培育柑桔、茶叶、粮油、水产和畜牧五类新型职业农民500名,并出台了《宜都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
调研组一行对宜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农业部的大力扶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宜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路径将是春光明媚。
农技推广入户到田 春雨润物无声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
调研组一行查看了我市红花套镇农技中心、潘家湾乡土家族农技中心,对他们在农技推广管理机制上的创新和真心为农服务大加赞赏。
在红花套农技中心,查看了农技人员的服务手册和厚厚的培训资料。红花套农技中心全体技术人员向全镇桔农承诺,只要桔农有需求,该中心就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他们提供所需的农技服务。 通过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基地的示范 、创办田间学校、发放科技明白纸等措施,将最新的柑桔栽培技术、销售信息覆盖到全镇8000户柑农。调研组所到之处都是桔农们对红花套农技中心的优质服务的赞美声。
在潘家湾乡土家族村农技服务中心,整齐的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牌、农技人员定期培训制度牌、乡镇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牌以及科技示范户培育服务网络图映入调研组成员眼帘;在吕家坳村,高效茶园示范基地牌以及梁山延季蔬菜示范基地牌显得格外醒目。
调研组还认真查看了红花套农技中心、潘家湾农技中心的仪器设备配备情况,详细询问了操作人员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基层农技推广条件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
调研组还为吕家坳、南冲、南桥、红花套等村赠送了科技书籍和科技光碟,希望基层组织重视农民教育培训。
随着我市特色主导产业的蓬勃兴起,广大农民对农业技术信息需求与日俱增,我市为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整合阳光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不断完善多层级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市财拿出专项资金,为121个行政村每村配备了一名村级技术员,确保市、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2012年,我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到户到田率达到95%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55%。优质高效农技推广服务就像绵绵春雨,无声地滋润着全市广大农户。
访贫问困 温暖人心
2月底3月初,正是春寒料峭时节,日程虽紧,调研组一行还是时时牵挂着困难群众。短短的几天里,郭副巡视员一行共走访了4户贫困户,亲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和经济来源,为他们送去了大米、食油、慰问金。
64岁的南桥村村民汪正旭,长期患肺病,62岁的老伴患有高血压,36岁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直不能劳动,是宜都市在册贫困户。面对生活的不幸,汪正旭一家自强不息,在红花套农技中心主任、全国劳动模范杨承清的指导下,种植柑桔450株,2012年收获柑桔4万斤,收入近3万元。汪正旭含着热泪地对调研组成员说:“没有党,没有政府,没有杨主任的科技扶贫,我这一家人早就讨米了。”郭副巡视员鼓励他要树立生活的信心,要坚强面对当前的困难,也希望他好好保重身体,遇到困难及时向党和组织反映。
每到贫困户家中,他都要叮嘱同行乡镇和村干部做好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
调研组的关爱让贫困户在初春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3月7日,调研组一行与宜都市市委、市政府领导交换了意见 ,畅谈在宜都市感受,对宜都近年来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宜都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全国领先给予了很高评价。
郭副巡视员还决定将自己的联系点放在宜都市,把宜都市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重要试点县之一。
调研组的肯定和支持让宜都领导、基层干部、广大群众备受鼓舞,市委书记庄光明、市长罗联峰表示要认真采纳调研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切实贯彻落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拿出真金白银,用真抓实干的作风把我市农业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做实做精,做出成效,用优异的成绩来感谢调研组对宜都三农工作的支持!
宜都市农业局局长王德凤同志表示:一定落实调研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把今年的三农工作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做出亮点,为宜都挺进全国百强做出农业部门应有的贡献!
中共一号文件精神的解读,惠农政策的宣传,农业部调研组的多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及时指导,如滚滚春潮涌动在地处清江、长江两岸宜都这片神奇美丽的热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