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综合资讯 > 政策法规 >
添加时间:1970-01-01 08:00    来源:点击:
  一栋栋崭新别墅楼,一条条宽阔乡村油路。乡村田野,农户勤劳耕作;乡村路上,车辆穿梭不息。这就是黄平县一碗水乡欣欣向荣的景象。是什么带来了这些生活的新气象?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这里。

    转变观念:贫困乡走上富裕路

  “你们家太子参长势如何,今年又种了几亩……”这已成为一碗水乡邻里村民见面问候语。说起太子参,还得从黄平县的决策说起。一碗水乡离县城46公里,农户世世代代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几亩薄田过日子。针对一碗水乡实际情况,黄平县决策层提出了“强指导、新理念、谋发展;深调研、广征求、明思路;强服务、传技术、解民忧;抓时机、多举措、化难题”的“三字诀四步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户发展太子参、苹果桃、竹鼠等种养业。

  “思路决定出路”。一碗水乡说干就干,为群众谋思路,引进太子参良种,每年派出10余名科技员蹲点指导,为农户提供薄膜、肥料等农资用品。解除药农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农民“围绕太子参产业谋发展,种好药材奔富路”的信心。

  经过实践,在太子参、苹果桃、竹鼠等产业中,太子参产业异军突起,收益颇丰。从原来的零星种植发展到3.2万余亩,全乡人均种有太子参2亩以上,培养出一大批种植致富能手和市场经纪人。

  探索的成功,黄平县决定将太子参作为一项重点产业来打造,通过政府搭台、协会唱戏、农户参与积极走向“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中药材太子参种植产业,走向产业致富之路。仅2012年该乡种植太子参农户达2459户,种植面积达16155亩,农民增收达1.65亿元,涌现出100万元1户,30万元以上238户,20万元户随处可见,有“太子参之乡”美誉。

    产业促销:昔日农民变“网民”

  产业发展了,但如果仅仅局限于销售黄平县内,那谈不上发展。为能帮助农户搭建销售平台,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该县通过举办培训班、建立网络平台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户上网、发布信息,找到销路。

  在一碗水乡朗浒村的太子参种植基地里,村民梅发荣讲述了他的“上网经”。通过太子参信息网,他学到了太子参的种植技术,采用规范化栽培操作规程。去年,他种了20亩太子参,纯收入达50多万元。他还利用网上学到的技术开始开发荒地,今年又种了30亩,并把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民,让其他人和他一起共享致富“资源”。

  据了解,该乡其他村的部分农民家庭也都安上宽带,平时通过上网取经,从中国太子参信息网上寻找订单,与客商建立长久业务关系,解决了销路难问题。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信息上了网,票子自然来”。目前,太子参种植已成为该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且以燎原之势遍及周边。

    产业富民:别墅轿车处处有

  记者在一碗水乡长龙弯村口看到,六七辆小轿车“挤”在那里,俨然像一个小型停车场。

  “今年又有四五户人家买了新车。”长龙弯村一位熟悉情况的村民告诉说,现在村民都把太子参拓展到瓮安、福泉、毕节、六盘水、铜仁、遵义、都匀等地,为方便在外种植,买车的人是逐年增加。前几年,村里也就看到两三辆车,现在车子已经是非常普遍了。

  据了解,该村共299户人家,现在已有8户人家拥有了私家车,一些家庭甚至有两辆车。村民张明贵家现在都把太子参扩展到县外,他的两个儿子各买了一辆车,家里院子里不够停,一辆车就停在路边。

  长龙湾村小别墅式楼建设也让人惊奇。该村毛狗洞组52岁的村民梁国栋还记得,在10年前,自家砖房一动工,就引起了全村人的轰动,因为这是长龙湾村当年最好的房子。

  如今时过境迁,梁国栋家的小楼已经毫不起眼。“都快成了村里最差的房子了。”梁国栋说。据了解,全乡总人口还不到2万人,今年以来就收到了300多份建房申请。去年一个寨子就起了10多栋一楼一底的木楼,每栋造价高达13万元。(周重新 杨戴彰 吴 鹏)(来源:黔东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