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魅力乡村 > 乡村管理 >
普及转基因知识 加强安全管理——省农委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
添加时间:2012-12-26 16:35    来源:点击:


    近年来,“转基因”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一方面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人们又对它知之甚少。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它到底有哪些神奇的作用?人类该怎样有效利用转基因技术?相关农业工作者又该怎样在工作中加强自律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在10月31日省农委举办的全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上,来自农业部和省内科研院校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和研究的专家们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把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在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不仅使生产者、消费者直接受益,还对解决世界未来粮食危机、资源短缺等具有重要潜力。

    据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寇建平主任介绍,2011年,全球已有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6亿公顷,有60个国家批准上市。截止目前,我国共批准发放7种转基因植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甜菜5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其用途仅用于加工原料,不得在国内种植。

    寇建平表示,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符合国际组织技术规范,在国际上也是最严格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转基因大豆油、菜子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调和油及转基因木瓜等。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没有发生一起经过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  

    省农委科教处肖珍武处长表示,在国家转基因专项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转基因玉米、大豆、水稻研究进展良好,省农科院、吉林农大、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及各地农科院都在从事转基因研究和试验或是承担了部分转基因试验工作,还有大量的在校学生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转基因研究工作。农业部批准在我省开展的各类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数量已达25项之多,试验面积达100多亩,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全程监管任务艰巨。另外,转基因研发单位和常规育种单位在新品种培育方面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许多长期从事常规育种的单位和研究人员也加入到转基因研发的队伍中。基于以上各种因素,加强对转基因工作从业人员的培训十分必要。希望经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落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办法,健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规范安全评价管理,强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意识,从而推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健康发展。

    “各地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等活动的监督检查,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强化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措施,从源头抓起,加强重点环节监管”。肖珍武说,“转基因农作物的田间试验,必须经过农业部批准方可种植;未经农业部批准的农作物不得擅自参加品种审定试验。同时,要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严格查处非法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品种。对非法从事生产、加工、销售转基因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查处。对私自开展田间试验,扩散转基因生物材料的研发单位要依法取消其承担相关的科研任务资格。”


寇建平处长做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