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这些方法都挺管用。”李成林说,以往,由于土地肥力的下降,他种植的烟叶品质是越来越差,在烟叶分等级收购时,卖不起价。而通过“绿肥”种植后,不仅提升了烟叶品质,增加了烟农收入,还使土壤更加肥沃,实现了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进行“绿肥”种植20余万亩,大大提升了这些烟田的种植效能,烟叶的中上等比例也由2009年的78%提高到如今的90.69%,仅烟叶等级的上升,就使烟农每亩增收500元左右。
生物防治,绿色生态降工减本
“别看这蚜茧蜂小,其防治烟蚜虫的效果却很好。”村民周贵东告诉记者,在烟叶种植过程中,花叶病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难防治的病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烟蚜虫的大量繁殖可传播病毒,传统防治方法就是使用农药,但其后果就是,不仅污染环境,烟叶上还存在农药残留的风险,影响烟叶品质。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市从去年开始,在全市推广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田凤进说,蚜茧蜂是烟蚜虫的天敌,雌蜂将卵产于烟蚜体内,其幼虫在烟蚜体内利用烟蚜营养物质生长发育,最终导致烟蚜死亡,形成僵蚜,成蜂羽化后,又寻找新的烟蚜产卵、寄生,这样不断循环,抑制烟蚜虫的繁殖,减少病毒传播媒介。
“从我们观察的情况看,使用了蚜茧蜂的烟田,病虫害发生率是明显降低。”田凤进说,2014年我市进行了6000亩的蚜茧蜂生物防治试点,通过对比,采用生物防治的烟田,病虫害发生率较一般烟田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采取生物防治后,烟叶农药残留风险大幅降低,烟叶品质大幅上升。由于这种生物防治方法效果好,同时,在大规模推广后,成本可下降至5——10元/亩,因此,很受各地烟农的欢迎。
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将专门安排资金,在彭水、巫山等地建立一级扩繁大棚,使蚜茧蜂生物防治面积达30万亩,占全市烟叶种植面积的50.4%,2017年全市推广面积预计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