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曲靖把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带作为农业提档加速的“牛鼻子”,着力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打造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样板。
自云南省决定建设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后,曲靖市确立了以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绿色生态为品牌,大力发展庄园经济,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标杆,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思路。
并且,高起点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具体来说就是着眼于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区科学、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协调配合、资源集约循环利用的绿色经济布局体系,按照“四化”同步、三产融合和经济环境和谐的原则,围绕“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区域布局、彰显特色、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编制完成了《曲靖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从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布局重点打造的基地、园区、企业、市场、庄园等精品示范点;以交通要道沿线区域为重点,布局优势特色产业带;以“线”为示范区,重点布局特色鲜明、关联性配套性强的滇东粮仓、高效经作、山地生态牧业、高效渔业、高效林业及外向创汇等六大产业板块,扩面增效、示范带动,形成以点为核心、线为示范、面为辐射的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空间发展格局。
同时,高标准建设,打造示范样板。具体目标为:到2017年,达到“三翻番”、“四突破”、“六提高”,即:“农林牧渔业综合产值达8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1.5亿美元以上,均较2011年实现翻番;粮食总产量突破345万吨、畜牧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林业综合产值突破75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0亿元;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45 %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5%以上,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70%以上,农业信息化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力争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样板”,创新举措、扎实推进,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探索“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推得开”的做法和经验。
多措并举推进农业产业化
为实现预期目标,曲靖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打造产业聚集区,主导产业快速壮大。紧扣绿色、循环、低碳主题,着力打响“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大力扶持发展玉米、马铃薯、生猪、牛羊、蔬菜五大共性优势产业,积极鼓励发展魔芋、油菜等地方个性特色产业,科学引导发展中药材等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壮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培强农业企业集群,产业化进程提速推进。坚持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区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界限的标志,把做大企业、做大主体作为示范带建设的关键,以工业化的理念,着力扶持培育开拓能力强、经营规模大、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市级采取绩效考核、动态管理的办法,投入5000万元财政资金,重点扶持10强龙头企业,9个县(市、区)择优扶持90个市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除虫菊和苦荞、丝绸、万寿菊叶黄素、小黄姜等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加工大市。2012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34个,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86.2亿元,同比增16%,交叉带动农户142万户,人均增收320元;今年上半年,新增龙头企业3个,171个市级龙头企业实现产值35亿元、销售收入37.9亿元,同比均增14%;充分发挥曲靖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生态优势,累计培育“一标三品” 314个,打造农业部定点市场7个,60%的鲜活农产品销往市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同时,着力打造50个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组织,培育2000个种养大户和200个家庭农场。
三是强力招商引资,项目引擎拉动作用明显。围绕示范带产业发展需要,深入开展“四城联创”、“产业建设年、作风转变年”活动,推进“法制曲靖”建设,着力把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公平的法制环境和高效的服务环境,争取设立曲靖海关特殊监管区、曲靖商检、曲靖综合保税区。坚持把项目作为示范带建设的支撑和载体,实行严格的招商奖惩责任制,发挥8个产业招商组及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分局的作用,瞄准知名企业,引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农业项目,争取大企业大集团到曲靖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营销中心。目前,博浩生物万寿菊叶黄素、万兴隆小黄姜等项目有序推进;蒙牛乳制品、雨润肉制品生产加工等项目正在洽谈中;南博会上签约农业招商引资项目6个,总投资122.4亿元。同时,突出项目的储备、争取和建设,已向省级申报基地、园区、龙头企业、市场等项目139个。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农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强农业生产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入手,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研发资金,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研发机构开发系列农特新产品;从提升良种研发能力入手,扶持建设10个良种研发中心,累计选育并通过审定粮作新品种81个,培育大河猪、滇陆猪、罗平黄山羊等6个地方特色畜禽良种并通过国家级鉴定,种子产业规模全省第一;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入手,鼓励、引导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参办农业企业,与省农业厅共建马龙农业科研园区;从提升农民素质入手,实施曲靖职业教育园区提升工程,打造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现代农民培训、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业实训“四大”基地。2012年,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6.2%,科技贡献率达53.7%,分别高于全省5%和3.7%。
五是规划建设并重,探索示范带发展新模式。针对曲靖现代农业庄园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坚持把发展现代庄园经济作为擦亮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推动现代农业迈入新阶段的重要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按照有主体、基地、加工、会所、品牌、文化的“六有”标准,遴选规划了康恩贝银杏、双友牧业、龙腾生态循环科技等25个庄园。政府在用地保障、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加快庄园建设步伐,打造一批特色浓郁、功能突出、效益显著的精品庄园。
六是深化综合改革,示范带发展活力增强。积极组建集投融资、担保、运营、管理为一体的曲靖绿色经济示范带开发公司,以政府投入为杠杆,撬动社会投资,实现滚动式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划审批权向市级集中,项目审批权向县级、园区下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尽快确权颁证,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完善交易服务体系,探索组建土地银行,形成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的土地开发模式。深化地方金融市场化改革,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稳步推进“农转城”工作。
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年,曲靖市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跨越,率先建小康”的目标,把2013年作为打基础之年,深入开展“产业建设年”活动,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农业增加值300亿元,同比增7%。
为实现上述年度目标,曲靖市正对农业产业化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施措施,并取得显著新成效。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加速向配套装备转变,产业发展物质基础不断夯实。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不断强化农田水利、农机等物质装备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由薄弱型加速向配套装备转变。实施地方债券资金、基本口粮田,改造中低产田地7.97万亩,累计农业部门改造中低产田地28万亩;新购置农机2.14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316万千瓦特,机械化率达47%,较上年提高3%,2008亩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样板成为全省最大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实施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累计达14县(次)。
二是农业产业基地高效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生猪等传统主导产业稳步推进,优势种养业由分散型加速向集中规模经营转变,优势产业规模效益初现。一是滇东粮仓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总产318.19万吨,同比增4.33%,实现“十一连增”,产量稳居全省第一,6个县被列为“全国产粮大县”,占全省的1/5。二是特色经作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种植蔬菜、油菜等经作575.8万亩、现价产值103亿元,同比分别增4.7%、15.9%,其中魔芋、万寿菊产量产值居全省第一。三是山地生态牧业持续发展。优化养殖结构,强化畜禽改良、熟改生喂、疫病防控、规模化养殖等措施,全年出栏肉猪1450万头、肉牛80万头、肉羊230万只,同比分别增4.1%、14.8%、14.5%,肉类总产175万吨、同比增4.75%,畜牧业产值245亿元、同比增6.3%。四是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重点发展“一冷一热”和土著鱼开发养殖,巩固池塘和水库养殖,扩大稻田养鱼,养殖30.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2万吨、产值17.5亿元,同比分别增13.2%、9.4%。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坚持把培育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经营主体作为产业发展的“引擎”。一是实施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跨越发展计划,扩大经营组织化程度,拓展农产业链。农业龙头企业加工销售收入达96亿,税收2.4亿元,分别增12%、8.2%。农业龙头企业按照曲靖市出台的农村承包地规范流转的文件,流转土地48.6万亩,比上年增22.7%。二是加强龙头企业申报认定。按照省级、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组织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申报认定。2013年认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6个,组织了12个龙头企业申报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获得省级认定12个。累计龙头企业达376个(国家级1个、省级64个、市级205个)。三是按照龙头企业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完成了14个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运行监测,完成173个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季度监测。
四是推进各类产业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产业发展加速向质量提升转变。强化争项目就是促发展的意识,积极捕捉项目政策信息,加大争取力度,共争取各级农业项目资金12.38亿元,一批农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提升了农业发展质量。一是实施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15个,涉及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涉及总投资6668.45万元,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资金1210万元。二是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创优投资环境,积极组织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组织参加省内外招商活动11个,签约广东堂生蔬菜合作社、文山州宝谐合作社2个项目,总投资4.1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7800万元,占计划的150.9%。三是坚持产业与基地配套,基地与加工配套,实施10大园区产业基地、10强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2000万元扶持发展麒麟珠江种业、马龙肉牛、沾益中药材、陆良蚕桑、师宗獭兔、罗平小黄姜、富源魔芋、会泽马铃薯、宣威种业、宣威火腿原料等10大园区,直接撬动各类投资5128.6万元,有效带动优质农产品总量增加,提升了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四是扎实推进曲靖市100个重点项目中5个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项目。具体为双友牧业10万头肉牛加工、龙腾循环科技园、新希望万头奶牛养殖、希望德康30万头生猪养殖、东恒集团百草地现代化猪场等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5.4亿元。五是组织沾益县、麒麟区实施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投资434.2万元,项目主要涉及果蔬冷藏保鲜及中药材烘干设施建设。六是实施2013年省级乡镇企业重点投资项目,涉及沾益、富源、师宗、陆良、会泽和宣威六个县,涉及投资500万元。
五是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坚持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重视扶持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曲靖现代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推广49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和规范企业、农户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提倡和推进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建成8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形成会泽马铃薯、乐业辣椒、罗平小黄姜等13项曲靖市地方农业规范,促进品牌农业快速发展。全市通过“三品”产地认定727.3万亩,累计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31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72个,绿色农产品50个,有机农产品5个,地理标志产品7个,“宣泰”牌宣威火腿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宣威市种子公司和云南蕻芋食品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的23个产品认定为云南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名牌农产品1个,云南省级著名商标32个。
六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成长,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注重内培外引,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产业链延长,农产品由粗加工加速向精深加工转变。通过落实税收、土地、能源等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龙头企业快速成长。一是博浩生物成为国内主要的叶黄素浸膏企业,富源东恒成为西南地区较大的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及精深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探索园区聚集企业发展的路子,罗平生物资源加工园区开展35万吨小黄姜精深加工,填补了云南小黄姜深加工的空白;二是师宗生物加工园区引进普瑞、红盈等17个农业龙头,发展中药材、石斛等生物制品,被省政府认定为第一批省级生物示范基地。三是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市级投资4000万元扶持10强龙头企业,推进10强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带动企业投入逾5亿元,拉长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农产品市场,增加了税收。随着沾益希美康除虫菊及银杏种植、罗平万兴隆生姜、会泽鲟鱼鱼子酱等重大加工项目的推进,以及大批农产品加工技改项目的实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稳步提升,达54%,比上年提高1.9%。
曲靖农业产业化正呈现规模大、上档次、效益好、现代化水平高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