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共实施招商项目280个,预计资金到位603.5亿元
2013年,我市努力克服宏观经济趋紧、招商形势严峻等不利因素,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全市共实施招商项目280个,预计资金到位603.5亿元,其中省外项目142个,到位资金364.7亿元。
策划包装150个项目
去年,我市各县区、工业园区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有关产业专项规划为基础,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重点在能源化工、材料加工、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城建环保、文化旅游等7个产业领域,策划包装150个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好、财税贡献大的招商项目。同时,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专业性强、外联渠道广、项目策划经验丰富的特点,在新材料和装备制造方面精心策划46个招商项目,并针对神华陶氏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配套产业及下游产品策划包装18个项目。特别还针对去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集中打包25个能化项目,寻求融资合作。
“走出去”与“请进来”招商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对外招大商,对内招民商,不断开拓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方式,全市共接待来榆客商考察70多批次,举办、组织、参与各类招商引资活动60余次。
我市还通过节会、中介、专题等多种形式“走出去”招商。其中,在第十七届西洽会上共签订招商项目111个,在其他一些大型活动如第八届榆林国际煤博会、西安欧亚论坛和第三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第十六届渝洽会、第十七届投洽会等招商活动中,我市也充分寻求沟通对接,形成一系列合作成果。去年,全市共签约项目172个,引资2121亿元,其中非能化类项目占总数的80%,有力地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
千方百计抓项目推进
结合“进基层、进园区、进企业”调研活动,我市深入了解项目存在问题,及时协调有关方面予以解决。在具体措施上,集中开展督查考核,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特别是实施干部包联包抓重点招商项目制度,全市共抽调160名后备干部,包抓160个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召开联席会议推进项目,督查、调度、解决招商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建立招商专报制度,协调推进项目建设。
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市部分招商引资项目因融资困难,推进落地缓慢。去年7月,市招商局会同市金融办,组织急需融资的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充分对接,促成6家银行与23个项目业主签订贷款协议,授信金额51.01亿元。
打造投资环境“软实力”
针对一些投诉案件,我市坚持“有报必接、有案必立、有查必果”,采用督办、批办、转办、联办的方式办理客商投诉案件。去年,全市共受理投诉案件34件,调解结案34件,结案率达100%。
我市还大力开展投资环境专项整治活动,重点解决招商项目在推进建设中存在的无理阻工、强买强卖等损害客商合法权益的问题,并加强投资环境监测工作,建立了平时监测和年终评估相结合的投资环境监测机制,对172个在批在建项目进行投资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