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年间:王涛 一“网”情深奔小康
我县临淮镇,地处洪泽湖西岸,全镇螃蟹养殖面积6万亩,年产螃蟹量居全国乡镇之首,而这里产的“膏丰、黄多、匡实”的泗洪大闸蟹更是美味。然而今年夏季罕见的高温,让这里的不少螃蟹养殖户损失很大,如何扭亏为盈、保本增收这个难题又一次摆在了养殖户的面前。
记者来到养殖户王涛家的渔船上时,他正在忙着收购螃蟹,两条渔船中间摆满了螃蟹暂养箱,各种规格的螃蟹爬满网箱。王涛从事养殖业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了,自己有200多亩的螃蟹塘口。与以前粗放型小投入的养殖模式相比,今年投入塘口资金已经达到了20多万元。
泗洪县临淮镇渔民 王涛:(现在都拼命投啊,一家看一家,都有竞争压力,他家今天投多少鱼,我也投,都拼命往下投。现在讲不好听的话,现在老百姓也都可以了。都也有钱往里投。)
王涛说,这个时候是螃蟹销售的淡季,再过一个多月,又将迎来今年螃蟹销售的第二个旺季。早早备货的王涛一改往年销售模式,今年只收购高规格的螃蟹。
泗洪县临淮镇渔民 王涛:(好的螃蟹能卖80块,同样的孬的螃蟹60块没人要。现在大家都要求高端的,都走高端嘛。)
现在洪泽湖的渔民仍是以船为家、靠天吃饭,除了技术和食物投放质量外,最关键的还是这湖区水位变化以及气温的波动。今年六月份以来,受无降雨高温天气和农业灌溉用水等综合因素影响,洪泽湖水位持续下降,大量水草死亡,直接影响了临淮镇的螃蟹养殖。
泗洪县临淮镇渔民 王涛:(今年最多有1万5千斤(两百亩,1万5千斤,去年呢?)去年这边有2万5到3万。今年减了很多。亏的最严重的还有200亩地起600斤蟹的。)
不仅总量减少了许多,就连这螃蟹个头也小了许多。
泗洪县临淮镇渔民 王涛:(今年螃蟹整体都小,不大。还是中的偏多,基本上今年都是三两公蟹二两母蟹偏多一点。今年像这样的螃蟹目前能卖到150,像我手里这样大的,就市场价。(市场价150?)150(那个呢?)那个才20多块。(这个悬殊很大的)嗯差不多7倍,7倍半。)
采访过程中,王涛的手机不停的响着,其中一个电话是从广州打来的。
泗洪县临淮镇渔民 王涛:(什么鱼?我不懂什么叫水鱼。甲鱼啊,甲鱼我懂,在哪里养的?我知道,在哪个湖?多大的?规格多大?两斤半到五斤的是吧。)
泗洪县临淮镇渔民 王涛:(是从这边卖的?)他是走老家走那边,发给我,让我给他销售的,我们发螃蟹都发到他那里。螃蟹都发到深圳广州。都发到那边。(像刚刚这个呢?等于他想把甲鱼销售到这来?)
原来,今年夏季已经预计到螃蟹产量不高的现实,为了弥补损失,现在的王涛不仅加大传统经营模式,还增加了一些新的销售思路,一方面把其它地方的优质水产品引进收购过来,另一方面还尝试着网络销售和广播电台销售等多种模式。仅今年中秋节前一天,他就销售了九千多斤。
泗洪县临淮镇渔民 王涛:(诚信吧,就两个字,还是诚信。有啥就说啥,不能欺骗人家。人家要三两的你就给他三两,你不能瞎搞,瞎搞就没有回头客了。我们基本上做的都是回头客)。
近年来,泗洪县委县政府帮助蟹农采用“小区”养殖螃蟹,在洪泽湖浅水滩或内塘区,统一建立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养殖小区,还原大湖原生态本色,来促进规模化养殖新面貌。
泗洪县临淮镇渔民 王涛:(政府对我们现在也不错,水产有的内塘啊什么,开沟的开沟反正也整理,也在整理。政府也投入不少。有以前那个塘子不好的,现在给你重新改造啊,政府也在做。有的塘子没有以前塘子好,现在都给你钱改造。)
截至目前,王涛一共销售了十几万斤螃蟹,这个数量相当于他今年塘口产量的近十倍。因为这几年许多人都认可了干净味美的洪泽湖大闸蟹,这也让王涛有了更好的经营下去的动力。当然,王涛和他的渔民朋友们在来年也有一个小愿望。
泗洪县临淮镇渔民 王涛:(政府再投入一部分,把我们的广告给做的好一点,本来质量就不错。可能说政府的力度还是没达到。)
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 从“大养蟹”、“养大蟹”到“养优质蟹”转变。体现了宿迁水产品走精品化道路的转变。渔民跟进了脚步,政府更要做好服务工作,把品牌做大做强的同时,更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头等大事,让水净鱼更肥,也让这群靠水吃饭的人们能真正的从中获利,日子过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