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马牙雪山脚下的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打柴沟镇火石沟村,全村4个村民小组182户838人,藏族群众占到近50%。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农牧民长期处于“靠天吃饭、靠救济生活”的状况。2011年底,该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就有589人,贫困面高达70.3%,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贫困村。
双联行动中,火石沟村被确定为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建华的联系点。一年来,在李建华和省政府办公厅等联村单位、联户干部的大力帮助下,火石沟村按照“一院三棚一支柱产业”(户均拥有一院新农宅、两座日光温室、一座养殖暖棚、一项增收致富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182套新农宅,138座标准日光温室及幼儿园、卫生室等相关配套设施。目前,138座日光温室全部完工并分入农户手中,100座新农宅主体完工,一座基础完备、布局合理、村容整洁、产业配套的村庄呈现在我们面前。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872元,比2011年高出1394元,增幅达40%。
在双联行动中,火石沟村的具体做法首先是易地规划、整村推进,实现双联行动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由于火石沟村农牧民居住比较分散,大部分房屋依山而建,整个村庄陈旧、杂乱,基础设施滞后,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该村构成严重隐患。双联行动启动中,确定了易地规划、整村推进的思路,将双联行动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在易地搬迁建设新农村具体实施中,将新农村建设与人畜饮水、易地搬迁、游牧民定居等整乡推进项目进行了有效整合。规划区项目预算总投资约3742万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达到2286万元,每套院落除群众自筹8万元外,其余全部由项目投入。
其次是因地制宜、配套产业,实现农牧民发展与稳定的统一。双联行动从当地实际出发,继承以往好的增收经验,联村单位干部与群众总结形成了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反季节红提葡萄产业和以舍饲育肥为主的养殖产业。抓住省委提出深入开展“培育产业增收年”活动机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种植有机红提葡萄和高原夏菜,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一增收路径,农牧民人均年收入增幅将达到20%,2016年达到9600元,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