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杨木川镇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通过广泛开展“倾心三农富民”主题实践活动,把设施农业发展纳入全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立足本镇实际,积极推进以冷、暖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小区建设。目前,全镇已完成4个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分别是白鹭村四组20栋“四位一体”暖棚小区、土城子村7组157栋冷棚小区、金安村6组天承肉牛养殖小区和大榆树村4组龙格尔中华蜂养殖小区,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奠定了基础。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宣传引导,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效益、生产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的产业项目,特别是设施农业小区的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统一标准,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是发展趋势。这对于长期以来一直习惯于经营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产业项目的农民群众来说,短时间内很难接受这样的产业项目。主要原因是农民群众心存投资顾虑、经营顾虑和销路顾虑,为了消除群众这些思想顾虑,镇党委、政府首先召开了全镇干部大会,传达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安排部署杨木川镇设施农业发展任务,下发了杨木川镇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奖励办法:对当年完成暖棚小区建设的,奖励小区负责人5000元;完成冷棚小区建设的,奖励小区负责人1000元;冷棚小区面积超过百亩的,奖励小区负责人5000元;通过奖励办法来调动镇、村干部组织引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其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适合设施农业小区建设的村组,协助村干部召开村民会议,深入群众家中耐心说服引导,真正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说透,激发农民群众依靠上级扶持政策、充分利用本地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双山子镇平砣村实地参观学习,增强了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
(二)做好争取帮扶,解决资金投入问题。资金投入是农民群众发展产业的关键,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尽管上级给予一定数额补助,但需要在设施农业小区建设验收之后方可兑现,这对于一般的农民家庭来说,启动资金不足,产业生产就势必受阻。为此,镇党委、政府在动员广大群众自筹资金的同时,采取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争取移民扶持资金、争取新农村建设帮扶资金和争取整村推进投入资金等措施,缓解农民群众产业发展的资金压力。在白鹭村四组暖棚设施小区建设中,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通过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为小区每栋暖棚贷款2万元;通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帮扶单位,为小区争取资金6万元;保证小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基础设施问题。设施农业小区建设的主体是群众,受益者也是群众,但作为镇党委、政府必须做好小区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协调解决小区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大力支持小区建设。在白鹭村四组暖棚小区建设中小区存在用电、用水问题,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县供电局,并得到了大力支持,县供电局无偿为小区架设高、低压线,解决了小区用电问题,为小区建设节约资金近10万元;镇政府在财力紧缺的条件下,筹措资金3.2万元,完成了小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解决小区用水问题。在土城子村设施农业小区建设中,为确保小区建设顺利推进,解决农产品外运难题,镇党委、政府通过团省委争取资金80万元,完成了土城子村油路改造工程。这几项举措,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推进了设施农业小区的顺利建设。
(四)做好科技培训,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发展设施农业既要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技术,又要选准、选好适合本地生产经营的项目,杨木川镇结合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多次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聘请省、市、县农业专家及技术人员,为设施农业小区农户传授果菜栽培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禽类养殖技术等,并组织带领小区农户到古楼子乡参观学习食用菌技术,以此解决农民群众经营技术问题。目前,杨木川镇正在积极筹建和探索设施农业小区产业支部建设、农业产业合作社建设和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形成“企业带小区,小区带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推进全镇设施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争取早日把本镇打造成宽南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