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没见到胡安民之前,很难想象一根毫不起眼的绳子,竟然会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当精神矍铄的“中华跳绳王”胡安民手持一根普通的跳绳上下翻飞时,谁也看不出他今年已经70岁了。乌黑的头发,几乎没有皱纹的脸庞……胡安民说,是跳绳让自己保持了年轻的心态和外表。
前不久,来自陕西的“中华跳绳王”胡安民应深圳市罗湖区体育局邀请,和其他三位教练来到深圳罗湖体育馆教授“中老年人绳舞操”。预计两周时间内,他将教授1500多位中老人学习他自创的跳绳健身法。
自幼练习跳绳
这已经是胡安民第二次来深教授花样跳绳。2007年,胡安民就曾在罗湖体育局的安排下,为小学生讲授跳绳技术。谈到跳绳,老胡高兴地说:“我今年71岁,练跳绳也有60多年了。”
胡安民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他的父亲胡德寿是一个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农民。四五岁时,胡安民就在父亲的调教下爱上了跳绳。上学时,他常常是跳着绳上学、跳着绳放学回家。上初中后,他已经能一口气跳二百多个双摇;上了高中,胡安民成了远近闻名的跳绳高手,绳不离身,身不离绳。考上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后,胡安民对花样跳绳更迷恋了,很快他就在学校里组织起了跳绳队,并办起了跳绳培训班。
胡安民总结出“跳绳的四个基本功”,即“双踏罗”、“一鼓两响”、“前后打”和“蹲下式”。特别是“前后打”,让以往只能从脚下穿越的跳绳,变成了从头顶飞过,让双脚空闲出来得以做出各种花样动作。
“1981年,我写信给中央领导,建议推广跳绳。当年,我的文章就发表在《中国体育报》上。”胡安民高兴地说。1994年3月,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王耀东教授给他题词:“中华跳绳王”。胡安民的名声就传得更远了。
创办免费跳绳学校
在西安当数学老师时,胡安民在学生中成立了跳绳队。1993年底,他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跳绳协会,开始有步骤地普及和推动花样跳绳这项有益又有趣的运动项目。
1999年8月1日,在西安师范学校的支持下,胡安民办起了一所免费的“跳绳艺术学校”。只要想学花样跳绳,不论是年幼的孩子还是古稀的老人,他都会耐心教授。
办学校充满了艰辛。老胡的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反而他还经常给学生们管饭贴钱。除去日常开支,遇到表演比赛,胡安民总要自己出钱购买服装和用具。办学10年下来,胡安民已为跳绳学校花了40多万元。他把自己的退休工资,以及房子出租的所得收入,全部补贴到跳绳事业中了。“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连买盐的钱都没有。”许多老同学、老同事都说他傻,两个女儿也经常劝父亲放弃花样跳绳,安享晚年生活,可老胡却说:“只要我活着就离不开花样跳绳,只要有人想学花样跳绳,我就要努力去推广。”在老胡心中,花样跳绳永远都是天大的事。
截至目前,胡安民已经开办过500多期花样跳绳培训班,培养出了超过10万名学生。
深圳体育精神让人感动
老胡说,跳绳在我国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根据文献记载,唐朝把它叫“透索”,宋朝叫“跳索”,明朝叫“白索”,清朝则叫“绳飞”,以后才定名“跳绳”。花样跳绳是胡安民祖传的绝技,老胡对跳绳技术进行了诸多创新。现在,他将这个源自民间的体育运动项目,整理创新出了12大类、300多种跳法。
以前,跳绳表演没有什么乐器配合,老胡则加上了音乐、歌曲、锣鼓来指挥,一下让跳绳的表现形式丰富起来。他还将跳绳和各种艺术和体育形式衍生结合,比如将跳绳和舞蹈结合叫绳舞,和体操结合叫绳操,和拳术结合成了绳拳,和杂技结合成了绳技……加上绳阵、趣味跳绳、跳长绳、跳双绳、多绳交叉跳、行进跳绳、接力跳绳和拉力跳绳共有12大类,每一类又有十至二十多种跳法。
随着“绳王”的名气越来越大,老胡推广花样跳绳的步子也越迈越大。在他的带领下,陕西花样跳绳队相继荣获全国第六届和第七届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技巧类一等奖;1995年7月,他应邀到新加坡表演和讲学;1999年9月,他带领陕西花样跳绳队赴京参加国庆庆典活动;2001年元月,他应邀到香港表演;2004年,他又到台湾访问,进行两岸民俗体育交流……胡安民还常常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穿梭,推广初级八套绳路和花样跳绳。
“我已经来过两次深圳,专门教授花样跳绳。”老胡说,无论是从请他来的体育局,还是从下至七八岁上至七八十岁的学生身上,他都可以看到深圳人对体育和健康的渴望。学生们认真的态度,让他感触颇深。“学生越喜欢,我就教得越高兴。”他说。
现在,胡安民正在编辑一本花样跳绳的手册,希望将自己60多年对花样跳绳的研究心得加以整理。他心里还有一个梦想:有朝一日,花样跳绳成为全运会,甚至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