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镇在经历“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之后,走上一条能耗低、经济好、生活富、生态优的文明和谐发展新路,不久前被权威部门评为“中国绿色名镇”。
目前,新塘的生态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全镇森林覆盖率增加到19.7%,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9.2%。
新塘镇不久前被权威部门评为“中国绿色名镇”。这个中国牛仔之乡是改革开放大潮中珠三角地区如群星般涌现的亿元村镇中光芒璀璨的一颗明星。在经历过“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之后,新塘人开始用严厉的目光审视自己,以一种决然的气度另辟发展路径,走上一条能耗低、经济好、生活富、生态优的文明和谐发展新路。
不计环境成本的发展路径被扬弃
在新塘作家湛汝松的记忆里,东江北岸的家乡是个池塘星罗棋布的地方。家家户户沿塘建屋,临塘而居。记忆中孩提时代的池塘很静很美,塘堤上栽着蒲桃和荔枝,岸坡上开放着各色各样的野花。待到夕阳西下,东江里满载着收获的蚬船接踵而归的时候,一轮朗月浮出深邃的苍穹,此时晚风拂煦,池塘里蛙鸣虫唱,粼粼银光在塘面上轻轻流淌。
那时的池塘还是新塘人的生命依托,塘泥积肥,池鱼养家。乡人用辛勤的双手,耕耘着平谈的生活。“一碗饭,一碗汤,有女长大嫁新塘。”流传经年的民谣,给予了唯实厚道刻苦耐劳的新塘人很高的评价。在新塘人心目中,池塘是生存智慧的结晶,是过往岁月的见证,是美丽多情的风景。
后来,新塘的面貌发生了变化,人们劈山修路推坡填塘,一幢幢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工厂并排而立,牛仔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一批一批地蓬勃发展起来。小镇扩大了,农田和池塘变成了商贸广场和工厂车间,池塘养鱼不再是新塘人谋生的手段。
出于对贫穷的恐惧和对财富的渴望,人们不顾一切地生产着。新塘一家漂洗厂负责人,他还记得,当年的生产工艺十分简陋,厂房是石棉瓦盖起来的工棚,漂染水洗牛仔服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道里,锅炉里的黑烟也直接排到户外。在新塘从事漂染的工厂有100多家,每天排除的工业废水有上百万吨。
就是在这种几乎不用支付任何环境成本的条件下,新塘的牛仔经济能量迅速积累,产业规模近200多亿元,成为全国至大牛仔纺织服装集群生产基地和出口量至大的牛仔服装集群基地,全国有60%以上的牛仔服装出自新塘。
可是,人们发现在钱财渐渐充盈之后,生活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差。原先遍布新塘的秀美池塘不见了,剩下的一些也大都污秽不堪,丑陋得让人不愿再多看它一眼。于是,有人提出要把一些池塘填掉。许多和湛汝松一样,见识过池塘之美的新塘人都不禁为池塘的命运感到忧伤。“新塘因池塘而得名,池塘却因新塘发展而受伤。如果因此把池塘填掉,等于填掉了新塘的根,填掉了新塘的魂,我们确实到了应该转换发展思路的历史关头。”
发展绿色经济需付出勇气和代价
“回顾历史展望来路,我们感到,经过30年的粗放式的发展,新塘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极限,土地、市场等资源供应难以为续,将来的发展无法再继续重复老路,必须创新经济增长模式。”新塘镇经济服务办主任林卫平说,“虽然这种艰难转变对我们来说意味着痛苦,但是我们必须这样做。”
林卫平介绍,新塘首先从干部的思想上破除唯GDP增长论的片面认识,把生态环境的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列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从而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按市场化原则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产业。“凡申报项目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一律不准上马,凡在建项目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准投产。”
新塘先后关闭了138家水泥厂、76家洗漂企业,淘汰了大批采石场、采沙场。全面清除了无证照养猪场,取缔了一批位于水厂和一、二级水源保护区的违章建筑,对全镇的河涌、池塘进行重点治理,全镇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林卫平说:“仅仅被我们关闭的漂染厂,产值规模就有20多亿,但是从全局来看,淘汰了落后产能,我们减少了12亿度电的能耗,节约了6500亩土地,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新塘商会办公室主任战科告诉笔者,新塘传统的牛仔服装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需要彻底改变过去家族式、粗犷式的生产发展模式,加强对技术、市场、设计等环节的投入,提高自身品牌的竞争力,减少低层次的数量扩张。
林卫平认为,新塘的经济应该从依靠土地和能源消耗,向更多地依靠智力和技术进步的方向转变,实现资源的合理和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的先进制造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模式科学发展才能可持续
从新塘镇政府提供的材料显示,近两年,新塘镇在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平稳。经过产业格局的调整,形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牛仔服装三大特色主柱产业,产值547亿,占到全镇工业产值的68.63%,单位GDP能耗仅为0.35吨煤/万元。
在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增城工厂和广州五羊本田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陆续落户新塘,使新塘成为广东汽车及其零部件主要生产基地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龙头”,带动了新塘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新塘有3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达到世界上至全面和至系统的环境管理标准。
年产100万台摩托车的广州五羊本田摩托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加藤千明介绍,工厂采取了许多节能环保措施,比如占地32万平方米的厂区,绿化面积就占33.3%,厂房的屋顶都装有雨水收集系统,经过处理以后,可以用于屋面降温、卫生清洁、浇灌花草,联合厂房还采取了特别的采光设计,使车间既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又保证了充足的光源。
新塘镇在立足做强制造业的同时,还积极思谋打造“总部经济”,为周边发达地区提供优质、高效、舒适的生活配套与消费服务,瞄准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拉动绿色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以修路、治山、蓄水、添绿为重点,加大对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力度,努力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谋求有力的环境支撑。
目前,新塘南香山森林生态公园、新荔生态公园、基岗百果园、东区公园以及工业集聚区的生态隔离带等生态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全镇森林覆盖率增加到19.7%,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9.2%。
加藤千明说:“我感觉到新塘在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态环境保育得很好,至少这里的天空是蓝色的。”
新塘镇中心的一些池塘在经过一段历史的彷徨之后被保留下来,池塘环境得到很好的恢复,一些池塘的四周栽培了新的树木,塘水又重新变得洁净清亮。
华灯初上,闪烁着的霓虹灯下,新塘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一弯新月柔柔地印在池面上,恬静又安详。(新华智库 吴其冰)